尽日拈书独掩扉,自怜深与世情违。
山中半死桐还老,镜里全消鹤尚肥。
白苧风轻梅雨过,绿苔人静草虫飞。
惟馀学道初心在,一榻香灯对息机。
尽日拈书独掩扉,自怜深与世情违。
山中半死桐还老,镜里全消鹤尚肥。
白苧风轻梅雨过,绿苔人静草虫飞。
惟馀学道初心在,一榻香灯对息机。
这首《夏日闲居》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夏日居所中的心境与所见之景。首句“尽日拈书独掩扉”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整日捧书阅读,门扉紧闭,与外界隔绝,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自怜深与世情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自省与感慨,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现实的疏离感。
“山中半死桐还老,镜里全消鹤尚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山中的老桐虽历经岁月却依然坚韧生长,而镜中的鹤却因岁月流逝而显得肥胖,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个人形象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我状态的反思。
“白苧风轻梅雨过,绿苔人静草虫飞”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清新景色,微风吹拂着轻柔的苧麻,细雨过后,绿苔覆盖的地面显得格外宁静,草丛中的虫鸣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最后,“惟馀学道初心在,一榻香灯对息机”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身处闲居之中,但那份追求道义和内心的平静并未改变,他以一榻香灯为伴,面对生活的琐碎,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闲居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境界,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月正十五至十七,游人看灯不看月。
僻地谁来访素娥,空使寒光照冰雪。
天桥高高接天坛,流波冻合澜不翻。
栖鸦踏枝倏惊起,一轮皓魄明林端。
初在林端既天半,倒影射桥光凌乱。
此身疑作广寒游,十丈京尘一时散。
延生与我怀抱同,深宵蹑足凌长虹。
碧天沉沉净如拭,繁星敛耀芒角空。
举头望月开口笑,作歌酬月月知否。
黄生陈生皆清才,往年今夕曾同来。
兴酣落笔走珠玉,欲与明月争光辉。
太息后来无继矣,岂知更有我与子。
君才何必输两人,月光不过清如此。
此时旅怀百不忧,入关毕竟让王师。
姓符谶纬原无应,身作韩彭且不知。
欲效安丰何反复,可怜终未处台司。
《正月十六夜同荔浦天桥看月追和黄仲则陈理堂》【清·张晋】月正十五至十七,游人看灯不看月。僻地谁来访素娥,空使寒光照冰雪。天桥高高接天坛,流波冻合澜不翻。栖鸦踏枝倏惊起,一轮皓魄明林端。初在林端既天半,倒影射桥光凌乱。此身疑作广寒游,十丈京尘一时散。延生与我怀抱同,深宵蹑足凌长虹。碧天沉沉净如拭,繁星敛耀芒角空。举头望月开口笑,作歌酬月月知否。黄生陈生皆清才,往年今夕曾同来。兴酣落笔走珠玉,欲与明月争光辉。太息后来无继矣,岂知更有我与子。君才何必输两人,月光不过清如此。此时旅怀百不忧,入关毕竟让王师。姓符谶纬原无应,身作韩彭且不知。欲效安丰何反复,可怜终未处台司。
https://shici.929r.com/shici/MvKplGY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