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
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它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首句“通灵夜醮达清晨”中的“通灵”指的是神仙或道士,通过“夜醮”即夜间的修炼达到精神上的清醒和透彻,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纯净状态的向往。"承露盘晞甲帐春"则是描写了一种仙境般的生活场景,"承露"意味着接受天上的甘露,而"甲帐春"则是一种华美而精致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然而,在这种超脱和追求中,诗人并不忘记现实世界中的情感联系。接下来的两句“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则是诗人对于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留恋之情的一种表达。“王母”指的是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中掌管仙药、主宰灵山的女神,"方朔"则是一种传说中的仙境。诗人通过“不来”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的遗憾。而最后一句“更须重见李夫人”则是诗人对于现实中亲情或友情的一种留恋之情,李夫人可能是一个诗人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比超凡与尘世、理想与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语言都极富表现力,体现了李商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是谁锯下苍龙角,晴空一坪秋广。
万古无风,小池不涸,青入四禅天上。鳞原一掌。
指贴地婆城,药膏圆样。
影落东南,天台四万八千丈。
唐年祠庙尚在,薛碑今蚀尽,苔翠无恙。
州以山名,砦犹宋建,老去希夷安往。洪荒坐想。
定绝岛孤撑,海浮千嶂。倘扣玻璃,日球空外响。
立身重意气,黄金何须有。
富贵非本愿,山林宿所耦。
清肃峻门墙,箴规日谨守。
閒或理琴书,健还操井臼。
衣须裁称意,食惟期适口。
栽菊取晚香,种松因耐久。
煎茶委小婢,浇花必自手。
乐在可忘忧,事简无取咎。
翻覆任世情,是非休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