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波穿浪泊龙游,渔笛声声过客舟。
午夜醒来成不寐,异乡风月白人头。
逐波穿浪泊龙游,渔笛声声过客舟。
午夜醒来成不寐,异乡风月白人头。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水,夜宿龙游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逐波穿浪泊龙游”,生动地描绘了船只在波涛中穿梭,最终停泊在龙游的情景。这里的“逐”和“穿”字,形象地表现了航行的艰难与坚持,而“泊”字则暗示了旅程的暂时终结,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第二句“渔笛声声过客舟”,则将画面转向了夜晚的宁静。渔笛的声音悠扬而远,穿过船舱,传入旅人的耳中。这笛声不仅增添了夜晚的诗意,也引发了旅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的“午夜醒来成不寐”,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午夜时分,本应是休息之时,但诗人的思绪却难以平静,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一句通过时间的设定,强化了诗人孤独与思乡的情绪。
最后一句“异乡风月白人头”,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身处异乡,面对着熟悉的风月景象,却只能看到自己头上的白发。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沧桑感。白发不仅是岁月的痕迹,也是诗人漂泊生涯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舟行异乡、夜不能寐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刻凤含鱼吐春燄,只拟蓬莱天上见。
绿绨方底散青烟,一朝别却宫云面。
不照明珰翠步摇,书帷自剪读《离骚》。
捍拨春雷罢不闻,细雨珠花滴小槽。
韩家灯檠夜相伴,离离朱粉烟黄卷。
瓦瓶石臼竹方床,上有罗文折角砚。
莫道不如宫里时,高斋守尽兰心茜。
邯郸才人嫁厮养,犹胜闭置閒宫殿。
柏梁宴罢霞成堆,昆明池底夜珠来。
红膏自膻不得近,阿监但扫沉香灰。
汗花凝滴雪珠腻,蜀葵粉湿青虫醉。
一石酒尽尚留髡,扇婢瓮儿烂熳睡。
烛龙传语九微光,输尽婪杯老閒吏。
东海有贫士,本非希世姿。
独立龙门桐,百尺无旁枝。
中含宫徵音,其外则无奇。
弃置沟渎中,屈辱无不为。
犹然自偃蹇,麒麟安可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