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
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
此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的温馨场景,诗人借助屋内的温暖与外界的雪花,抒发了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喜悦。首句"风头向夜利如刀"刻画出严冬之夜,狂风凛凛,如同利刃般切割着夜空;而"赖此温炉软锦袍"则是诗人依偎于温暖的火炉和舒适的衣物,感受到了避寒的惬意。
接着"桑落气薰珠翠暖"中的"桑落"可能指的是窗外的雪花纷飞,而"柘枝声引管弦高"则是室内有人在弹奏乐器,声音悠扬,似乎与外面的雪花相呼应。"酒钩送盏推莲子"表达了宴席上酒水流通、食物丰盛的景象,而"烛泪黏盘垒蒲萄"则形容了灯光下美味佳肴摆放得犹如堆积的宝石一般,令人垂涎。
最后两句"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展示了一种宴席上的和谐与快乐。诗人似乎并不追求酒醉,而是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温馨。而"门前雪片似鹅毛"则将外面的雪花比喻为轻柔的鹅毛,增添了一种细腻而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比屋内外的温暖与寒冷,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小确幸的珍惜与享受。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