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王孙笑口开,又将双眼洗黄埃。
紫霞杯向三秋酌,茉莉香从百粤来。
山拱朱门成伟观,天生护国总奇才。
风光满座催萸菊,一会斯文岂偶哉。
喜遇王孙笑口开,又将双眼洗黄埃。
紫霞杯向三秋酌,茉莉香从百粤来。
山拱朱门成伟观,天生护国总奇才。
风光满座催萸菊,一会斯文岂偶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光在慎庵殿下宴席上的感受与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宴会的盛况以及与会者的风雅。
首句“喜遇王孙笑口开”,表达了诗人遇到尊贵宾客时的喜悦之情,同时以“笑口开”描绘出宾主间和谐融洽的氛围。接着,“又将双眼洗黄埃”一句,既是对宴会环境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眼前美好景象的向往与追求。
“紫霞杯向三秋酌”描绘了宴会中使用的精美酒具与佳酿,通过“紫霞杯”这一富有诗意的描述,营造了一种高雅而神秘的氛围。“茉莉香从百粤来”则进一步丰富了宴会的感官体验,茉莉花的香气从遥远的地方飘来,增添了宴会的浪漫与温馨。
“山拱朱门成伟观”一句,以山峦环绕、朱门辉煌的景象,象征着宴会的庄重与盛大。“天生护国总奇才”表达了对宴会主人及与会者才华横溢的赞誉,同时也暗示了宴会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最后,“风光满座催萸菊,一会斯文岂偶哉”两句,不仅描绘了宴会现场的美景,如满座的风光催促着萸菊盛开,更强调了这次聚会的文化价值与不寻常的意义,暗示了参与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雅致与高远,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精神的珍视。
数载暌违此日逢,夜堂灯火笑萍踪。
名途共幸身强健,大郡争誇众景从。
秉烛意长春漏短,离樽香淡别情浓。
吟馀忽上西檐月,相对愁听紫禁钟。
渐愁华发镜中生,三十年来数贱庚。
未拂朝衣惭戏綵,每沾宫酝想遗羹。
传声自愿如春好,守训何妨似水清。
忽记夜深芸阁梦,渡江称寿最分明。
纷纷卉木凋零早,独有江梅冬更好。
天寒岁晏风泠泠,野桥无人流断冰。
南枝烂漫北枝少,恍如玉貌千娉婷。
酷怜随月印沙影,更爱临崖近水形。
当涂太守今黄霸,名重华光补之亚。
酒酣自写复自题,馀子持缣终不画。
初开盛吐俱含态,将飘乍落皆有情。
玲珑轻霰簇镂玉,荡漾明珠叠碎琼。
昨来卢君新卷里,写得长梢最妍美。
疏蕊凌寒似得春,暗香扑鼻疑生纸。
世间画手多凡流,惟数徐君笔最优。
不必掀篷棹飞雪,观图何异在扁舟。
本来真性体,虚空遍界圆明现。情尘掩翳心珠暗。
溺重渊、灵光不昧,一点煇煌元非远。
扫浮云、万象无遮碍,天心见。野花啼乌,閒中舒卷。
看沧海桑田几清浅。
衰荣代谢常消息,尽愁山苦海,流浪难转。
猛省来、乾坤总妙玄。松筠畔、寂寞细玩真源。
曹溪路口无阴树,非法非禅。
直待一阳生,坎光腾如波捲。
谁会取、静饮刀圭浮虑遣。视无形,听无声,言毋辨。
这落魄逍遥真可羡。白云堆里容痴倦。
共寒泉枯木,高隐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