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闷支楹煮雨前,湿薪压雨不成烟。
荒台鸟迹观书下,穷巷鸡声避地偏。
榆火春寒烧旧草,柴门屐响送新篇。
千村桃杏空相侍,输尽东风与蜀鹃。
浇闷支楹煮雨前,湿薪压雨不成烟。
荒台鸟迹观书下,穷巷鸡声避地偏。
榆火春寒烧旧草,柴门屐响送新篇。
千村桃杏空相侍,输尽东风与蜀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处静思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思考。
首联“浇闷支楹煮雨前,湿薪压雨不成烟”,以“浇闷”二字开篇,点出诗人内心的情绪状态,接着描述在雨前支起木架煮茶的情景,湿木难以生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颔联“荒台鸟迹观书下,穷巷鸡声避地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荒废的高台、鸟儿的足迹、低矮的巷道、远处的鸡鸣,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世界,诗人独自沉浸在书卷之中,似乎在逃避现实的纷扰。
颈联“榆火春寒烧旧草,柴门屐响送新篇”,转而描写春天的景象。榆树燃烧着旧草,象征着新生与变化,而柴门外的屐声则带来了新的篇章,暗示着思想的更新与探索。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更迭与诗人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循环和知识追求的深刻理解。
尾联“千村桃杏空相侍,输尽东风与蜀鹃”,以桃杏花的凋零和蜀鹃的啼叫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同时,“输尽东风”也暗含着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接受,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昔我病中展此画,捕逐真气归羸形。
画师精神贯千载,意想至人无穷龄。
四松鳞爪互隐见,苍针不动风泠泠。
倒盘老藤挂日月,苔厚如铁鸿濛青。
千岩万壑气奔赴,空际负运愁六丁。
龙蛇启蛰破户牖,雷雨在内无由扃。
云开六合忽清朗,卷藏深密海入瓶。
平生世物不挂眼,独与此画通精灵。
苦修坚固无解脱,安得慧刃磨天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