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居庸贼骑来,禁城宫阙望烽开。
侍中早弃司农印,监视原非戡乱才。
传诏亦曾趋暖殿,佩刀无计御平台。
如今头白何人问,风雨柴门永夜哀。
一自居庸贼骑来,禁城宫阙望烽开。
侍中早弃司农印,监视原非戡乱才。
传诏亦曾趋暖殿,佩刀无计御平台。
如今头白何人问,风雨柴门永夜哀。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文炤的《大悲寺逢僧谢监(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居庸关外敌骑入侵的忧虑,以及对朝廷官员在动荡局势中的无力和无奈。首句“一自居庸贼骑来”直接点出战事背景,接下来通过“侍中早弃司农印,监视原非戡乱才”揭示了官员们的失职,暗示他们并非军事才能之人。诗人感慨昔日侍中匆忙离开职位,连基本的守卫职责都无法胜任。接着,“传诏亦曾趋暖殿,佩刀无计御平台”进一步描绘了皇帝与臣子们在危机中的无助,即使有传诏行动,也无法改变战局。
最后两句“如今头白何人问,风雨柴门永夜哀”,诗人以自身老去的形象,表达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清朝晚期社会动荡时期的历史现实,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际遇的感慨。
泽畔共行吟,又几时疏莲,冷坠残粉。
风雨雁来迟,江潭句、依约汉南遥讯。
盈盈带水,料应常被乡心引。两家旧径。
知无主烟萝,飘零都尽。
软红梦影如尘,便不问铜驼,青衫珠迸。
摇落隔天涯,悲秋意、身到者番才信。
菰浦倦侣,祗招鸥鹭酬孤兴。吴枫驿暝。
望天际轻帆,爪寻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