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
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
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
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结的《系乐府十二首·其五·欸乃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切感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这里,“欸乃”指的是一种古代的乐器或乐曲,这两句表明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被这种音乐所打动,触及其深沉的人间情感。
“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诗人并不过分哀伤湘江之水太深,也无需责怪它的清澈,因为他知道美好的音乐和自然景象都是难以长久的,它们本身就带有淡淡的忧伤。
“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诗人感叹着,不忍心去言说那些已经逝去的乐曲,只能空自羡慕那清澈如洗的江月。
接下来的两句:“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描述了过去听过的美妙音乐是如何与行船和垂钓相连的,那些声音仿佛仍在耳边回响。
“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当开始唱起这首曲子时,悲凉的风便随之而来,而当歌声渐渐结束时,心头却又笼罩上一层忧愁如同浮动的云朵。
最后两句:“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失传的古老乐曲的怀念,它们如同那些已逝去的人生岁月,现在只剩下渔夫的悠扬歌声在空中回荡。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追忆,抒发了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对人间情感的深切理解,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美好不再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