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微公元直兴公弟至鼓山》
《同微公元直兴公弟至鼓山》全文
明 / 徐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看山俗虑清,况复与僧行。

径密草交色,林回鸟换声。

披云孤衲重,挂月一瓢轻。

不用忧迷路,灯光见化城。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侣一同登鼓山的体验,山中景色令人心境澄澈,俗虑尽消。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径的幽深、林间的鸟鸣变换,以及僧人披云挂月的简朴生活。全诗洋溢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看山俗虑清”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山景的静谧与壮丽,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人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接着,“况复与僧行”,进一步强调了与僧侣同行的体验,这种与自然和精神世界的亲密接触,无疑为诗人的内心世界带来了更深的触动。

“径密草交色,林回鸟换声”两句,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山间小径与茂密树林的景象。草色交织,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林间鸟鸣,随着视角的转换而变化,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韵律。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披云孤衲重,挂月一瓢轻”则通过僧人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披云而行,孤衲之重,象征着修行者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坚持;而挂月一瓢轻,则体现了他们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轻盈。这种对比,既是对僧侣生活方式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映射。

最后,“不用忧迷路,灯光见化城”一句,以化城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方向的坚定信念。在经历了山行的洗礼后,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再为迷惘所困扰,而是看到了前方的光明与希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与僧侣共同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以及在自然与精神世界中寻得平静与启示的美好体验。

作者介绍
徐熥

徐熥
朝代:明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猜你喜欢

秋思三首·其一

大面山前秋笛清,细腰宫畔莫滩平。

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

万里风尘旧朝士,百年铅椠老书生。

水村渔市从今始,安用区区海内名。

(0)

过显济庙前石矶竹枝词二首·其一

石矶作意恼舟人,束起波涛遣怒奔。

撑折万篙浑不枉,石矶赢得万馀痕。

(0)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

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

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

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

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

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

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

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

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

况于经籍深,岂究端与倪。

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

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明庭集孔鸾,曷取于凫鹥。

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

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

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

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

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

(0)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0)

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0)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其三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

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

如何远相失,各作万里云。

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

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