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衰雪白,眼寒秋碧。壁立千寻,功消一色。
体得有家风,心传亡辙迹。
少林祖师兮岂会唐言,黄梅行者兮不识横画。
发衰雪白,眼寒秋碧。壁立千寻,功消一色。
体得有家风,心传亡辙迹。
少林祖师兮岂会唐言,黄梅行者兮不识横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境界。"发衰雪白"四字,以比喻手法描绘禅师的头发如白雪般斑白,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修行的深厚。"眼寒秋碧"则形容其眼神深邃如秋水,透露出智慧与宁静。
"壁立千寻,功消一色"进一步刻画禅师的威严与内敛,如同高峻的墙壁,虽历经千寻之高,但其内在的修为已达到无色无相的境地。"体得有家风",表明禅师承袭了少林寺的优良传统,而"心传亡辙迹"则暗示他已超越了形式的束缚,达到了心法相传的境地。
最后两句"少林祖师兮岂会唐言,黄梅行者兮不识横画",以禅宗典故来表达禅师的超然境界。"唐言"指的是世俗的语言,禅师无需言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横画"是书法术语,禅师的心境超越了文字的表象,不拘泥于形式。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形象和精神世界的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艺术风格。
卖饧时节征尘,淡烟微雨轻相逗。
羁怀暗数,客思重悲,泪珠沾袖。
锦缆何归,绿杨空遍,也应参透。向雷塘风景。
朱楼畔淮,安排带围消瘦。今夜藁砧别后。
香闺幽梦曾知否。银鱼信断,绣帏烟烬,那堪回首。
绿鬓全非,青山不老,且衔尊酒。
倩邗关阵阵,东风吹落,满街残漏。
春来何处,在晴初雨后。芳讯先教逗梅柳。
喜冰霜历尽,大地繁华,原不合、老向客窗厮守。
轻衫犹未试,才著阳和,尚有馀寒袭襟袖。
此是好韶光,比似佳人,恰十五、盈盈时候。
再过一番风便花朝,问开遍群芳,殿春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