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傅银青挽词二首·其二》
《傅银青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丹旐国西门,茅庐济水源。

官清贫似旧,名重殁犹存。

台阁传遗懿,交游拭泪痕。

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

(0)
注释
丹旐:用作丧葬的红色旗帜。
国西门:国家的西部城门。
茅庐:简陋的草屋。
济水源:济水的源头。
官清:官职清廉。
贫似旧:贫穷如旧时。
名重:名声显赫。
殁犹存:去世后依然被怀念。
台阁:朝廷或官署。
遗懿:遗留的美德。
交游:朋友和交往的人。
拭泪痕:擦拭眼泪。
君恩:君主的恩德。
不改故:始终如一。
延赏:延续赏赐。
诸孙:众多的子孙。
翻译
丹旐飘扬在国都西门,简陋的茅屋靠近济水之源。
官职虽然清廉依旧如昔,声名虽亡但仍然被人怀念。
朝廷上传承着他的美德,朋友们擦拭着眼中的泪水。
君王的恩情永不改变,对子孙们的赏赐遍及各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哀悼傅银青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人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傅银青的高尚品德和身后影响。"丹旐国西门",表达了傅银青的葬礼在国都西门外举行,暗示其地位显赫;"茅庐济水源"则借茅庐象征简朴生活,与济水相连,寓意其人品清廉如水。"官清贫似旧",赞扬傅银青即使身居高位,依然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名重殁犹存",说明他的名声和德行超越了生死,长久流传。

"台阁传遗懿",意指傅银青的美德在朝廷中得以传承,"交游拭泪痕"则表达了亲友对他的深深怀念和哀痛。最后两句"君恩不改故,延赏遍诸孙",表达了对傅银青家族的厚待,即尽管他已去世,但皇帝的恩典仍惠及他的子孙,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其家族的关怀。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仰和哀思的挽词,展现了傅银青生前的清廉和身后的影响,以及对他的家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时人为刘昉郑译语

刘昉牵前,郑译推后。

(0)

七夕宴宣猷堂各赋一韵咏五物自足为十并牛女一首五韵物次第用得帐屏风案唾壶履·其一帐

锦作明玳床,黼垂光粉壁。

带日芙蓉照,因吹芳芬拆。

(0)

行经季子庙诗

延州高让远,传芳世祀移。

地绝遗金路,松悲悬剑枝。

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

别有观风处,乐奏无人知。

(0)

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

秦军坑赵卒,遂有一人生。

虽还旧乡里,危心曾未平。

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

犹疑屯虏骑,尚畏值胡兵。

空村馀拱木,废邑有颓城。

旧识既已尽,新知皆异名。

百年三万日,处处此伤情。

(0)

奉和重适阳关

衔悲向玉关,垂泪上瑶台。

舞阁悬新网,歌梁积故埃。

紫庭生绿草,丹墀染碧苔。

金扉昼常掩,珠帘夜暗开。

方池含水思,芳树结风哀。

行雨归将绝,朝云去不回。

独有西陵上,松声薄暮来。

(0)

时人为唐邕白建言

并州赫赫唐与白。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