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穿云晚未归,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春去人间总不知。
童子穿云晚未归,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春去人间总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闲适自得的山中隐逸生活图景。"童子穿云晚未归",通过一个未归家的孩童形象,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情怀,这里的“童子”可能是诗人心中那份纯真和对自然的亲近感。
"谁收松下著残棋"则进一步描绘了隐逸者游戏人生,如同下棋一般,不急不缓,寓意深长。这里的“松下”、“残棋”,都是中国文化中常用来形容隐逸生活的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淡泊明志的情操。
"先生醉卧落花里"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主角——一位山中隐者,这里的“先生”自指诗人本身,或是对那份高洁情操的尊称。"落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美丽写照,更喻示了世事无常、红尘纷扰,隐逸者却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安宁。
最后一句"春去人间总不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时光变化的淡然。春天的流逝,是自然界更替的一部分,而诗中的“先生”对此无动于衷,仿佛与世俗的时间观断绝联系,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隐逸者对待世界的态度,展现了王安石特有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