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灵何事辄书空,却是奎章出紫宫。
鸟迹印来千里外,龙文挥就五云中。
数行飞雾毫犹湿,几点凌烟势自雄。
共讶天庭初布诏,仰观成画万方同。
巨灵何事辄书空,却是奎章出紫宫。
鸟迹印来千里外,龙文挥就五云中。
数行飞雾毫犹湿,几点凌烟势自雄。
共讶天庭初布诏,仰观成画万方同。
此诗以“雁字”为咏物对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融合,展现出深邃的意境与哲思。
首句“巨灵何事辄书空”,以神话中的巨灵形象,引出对空中雁字的奇想,仿佛是巨灵在天空书写着什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氛围。接着,“却是奎章出紫宫”,转而描绘雁字如同帝王的笔迹,从皇宫中流出,寓意深远,既展现了雁字的尊贵与不凡,也暗含了对权力与秩序的隐喻。
“鸟迹印来千里外,龙文挥就五云中”,进一步描绘雁字的广阔与华美。千里之外的鸟迹,与五云之中的龙文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雁字的远距离传播能力,也暗示了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数行飞雾毫犹湿,几点凌烟势自雄”,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雁字在空中飘逸的姿态。飞雾般的笔墨虽已干涸,但依然能感受到其湿润的痕迹;凌烟之势则凸显了雁字的雄伟与不屈。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赋予了雁字以生命力和力量感。
最后,“共讶天庭初布诏,仰观成画万方同”,诗人以“天庭初布诏”比喻雁字的出现,象征着上天的旨意或某种启示。人们仰望雁字,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宏大的画卷,表达了对雁字所承载的信息和意义的共同惊叹与认同。这不仅是对雁字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寓意和社会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艺术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东风不住。
几阵黄梅雨。
风外晓莺声,怨飘零、花残春暮。
鸳鸯散后,供了十年愁,怀旧事,想前欢,忍记丁宁语。
尘昏青镜,休照孤鸾舞。
烟锁凤楼空,问吹箫、人今何处。
小窗惊梦,携手似平生,阳台路。
行云去。
目断山无数。
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
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
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杯漫洗。
人难醉。
愁见飞灰细。
梅边雪外。
风味犹相似。
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
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履。
辞黄绮。
珍重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