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咏物诗十首·其一雁字》
《和咏物诗十首·其一雁字》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巨灵何事辄书空,却是奎章出紫宫。

鸟迹印来千里外,龙文挥就五云中。

数行飞雾毫犹湿,几点凌烟势自雄。

共讶天庭初布诏,仰观成画万方同。

(0)
鉴赏

此诗以“雁字”为咏物对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融合,展现出深邃的意境与哲思。

首句“巨灵何事辄书空”,以神话中的巨灵形象,引出对空中雁字的奇想,仿佛是巨灵在天空书写着什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氛围。接着,“却是奎章出紫宫”,转而描绘雁字如同帝王的笔迹,从皇宫中流出,寓意深远,既展现了雁字的尊贵与不凡,也暗含了对权力与秩序的隐喻。

“鸟迹印来千里外,龙文挥就五云中”,进一步描绘雁字的广阔与华美。千里之外的鸟迹,与五云之中的龙文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雁字的远距离传播能力,也暗示了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数行飞雾毫犹湿,几点凌烟势自雄”,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雁字在空中飘逸的姿态。飞雾般的笔墨虽已干涸,但依然能感受到其湿润的痕迹;凌烟之势则凸显了雁字的雄伟与不屈。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赋予了雁字以生命力和力量感。

最后,“共讶天庭初布诏,仰观成画万方同”,诗人以“天庭初布诏”比喻雁字的出现,象征着上天的旨意或某种启示。人们仰望雁字,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宏大的画卷,表达了对雁字所承载的信息和意义的共同惊叹与认同。这不仅是对雁字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寓意和社会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艺术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蓦山溪·东风不住

东风不住。
几阵黄梅雨。
风外晓莺声,怨飘零、花残春暮。
鸳鸯散后,供了十年愁,怀旧事,想前欢,忍记丁宁语。
尘昏青镜,休照孤鸾舞。
烟锁凤楼空,问吹箫、人今何处。
小窗惊梦,携手似平生,阳台路。
行云去。
目断山无数。

(0)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0)

蓦山溪·西江东去

西江东去,总是伤时泪。
北陆日初长,对芳尊、多悲少喜。
美人去后,花落几春风,杯漫洗。
人难醉。
愁见飞灰细。
梅边雪外。
风味犹相似。
迤逦暖乾坤,仗君王、雄风英气。
吾曹老矣,端是有心人、追剑履。
辞黄绮。
珍重萧生意。

(0)

采桑子·天高风劲尘寰静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
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
红烛黄花夜未央。

(0)

采桑子·一番海角凄凉梦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翠帐犀帘。
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
风雨蛮溪半夜寒。

(0)

青玉案·芝房并蒂空称瑞

芝房并蒂空称瑞。
几曾见、香旎旎。
也不论兰休比蕙。
王孙高韵,说得的当,不减唐诸李。
今朝影落琼杯里。
共才子佳人斗高致。
莫道衰翁都无意。
为他丰韵,为他情味,销得真个醉。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