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逐铅椠,学道苦不早。
眼看春田花,谁是长久好。
少年逐铅椠,学道苦不早。
眼看春田花,谁是长久好。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伏叹五首》之一,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追求理想的感慨。
首句“少年逐铅椠,学道苦不早”描绘了年轻时追逐学问、追求道义的情景,但感叹于开始得太晚,流露出一种遗憾和紧迫感。接着,“眼看春田花,谁是长久好”则以自然界的春花易逝为喻,暗指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提出一个深沉的问题:在如此短暂的生命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长久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无奈。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
求仙尚自隔蓬莱,仙子一双何事来。
解佩人间托流水,吹箫去路向瑶台。
望中海岛茫茫断,别后松花岁岁开。
世事如斯浑不解,青山落日坐莓苔。
淮阴所佩剑,不审值何许。
佩剑以钓鱼,于义亦何取。
一日几垂竿,竿竿可几鲤。
乃至捐漂厨,庸以益渔腑。
我取鱼之剑,聊略为渔估。
即非百金资,可易数月黍。
渔也智绝伦,何独昧兹举。
肠饥乞可为,剑去何所仗。
之楚复之汉,渔并仗剑往。
可以负渔竿,踉蹡见刘项。
猝办恐后时,载质先出疆。
王郎不钓鱼,故亦无竿饵。
闻郎所持竿,贯以山中紫。
毫长一寸馀,竿只五寸止。
居则南狎越,行则北声燕。
淮阴剑三尺,郎剑五寸县。
归来报千金,漂母是何人。
封侯剑不取,却取钧竿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