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古有真味,不特见于结子。
兹帖之名得示,纵摹仿于唐世,隐然犹有西晋之遗意。
彼昌黎者,或肆讥议。
谓以俗书趁姿媚,予未敢以为是。
淳古有真味,不特见于结子。
兹帖之名得示,纵摹仿于唐世,隐然犹有西晋之遗意。
彼昌黎者,或肆讥议。
谓以俗书趁姿媚,予未敢以为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一段评析,他认为淳朴古雅的韵味并非仅限于字形的构造,而是体现在整体的艺术风格中。他赞赏此帖虽可能受到唐代书法的影响,但仍保留了西晋时期的某些精髓。对于韩愈(昌黎)对这种风格的批评,认为过于追求通俗和媚态,岳珂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这种评价并不恰当。诗中岳珂强调了书法作品内在的韵味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体现了他对书法审美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