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烟光杳不分,鵁鶄鸂鶒动成群。
洞庭春水东来阔,吞尽蘼芜百顷云。
柳色烟光杳不分,鵁鶄鸂鶒动成群。
洞庭春水东来阔,吞尽蘼芜百顷云。
这首明代诗人朱朴的《东汀》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天的画面。首句“柳色烟光杳不分”,通过柳树与烟雾交融的景象,展现出春日清晨或傍晚时分朦胧而迷人的意境,柳色与烟光难以分辨,暗示了水边景色的恬静与悠长。
次句“鵁鶄鸂鶒动成群”,则聚焦于水禽活动,鵁鶄和鸂鶒是水鸟,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湖面上游弋,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反映了季节更替中动物们的活跃。
第三句“洞庭春水东来阔”,点出地点——洞庭湖,春水浩渺,自东而来,水面开阔无垠,给人以壮丽之感。同时,“东来”二字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最后一句“吞尽蘼芜百顷云”,“蘼芜”是一种香草,此处用来形容湖面的广阔,仿佛连天空的云彩也被湖水所包容,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宏大气象和春水的浩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畔春天的景象,动静结合,既有静态的柳色烟光,又有动态的水禽戏水,以及广阔无边的春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烛龙醉倒不开眼,遮空万里云张伞。
小舟塘外日溶溶,渔歌忽断荷花风。
倚岩僧舍扃深户,我来跋涉拳肩股。
喘停更促短筇上,怪石周遭卧万鼓。
况是秋风到此山,惟有孤鸿时往还。
劳劳百年共缠缚,不似青山长自闲。
古人古人嗟已远,长歌商颂归来晚。
百纸梅花赋,声名出渚东。
向来惟李贺,胜处是扬雄。
绕屋看书带,逢人说刺桐。
尚书旧时履,只合步春风。
暂著芒鞋归故丘,新诗吟罢恍如秋。
麦堆去后惟君胜,荔子红时送客愁。
好句合教吾北面,生年长恨海东头。
如今别袂应须惜,一日能留便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