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宜从俗,随缘到上方。
钟声度隔海,殿角挂斜阳。
偏袒僧人服,蓬头蛮女妆。
讹传拜三宝,丈六大空王。
入境宜从俗,随缘到上方。
钟声度隔海,殿角挂斜阳。
偏袒僧人服,蓬头蛮女妆。
讹传拜三宝,丈六大空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暹罗(今泰国)佛寺中所见的一幅异域风情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异国宗教文化与民俗生活的独特风貌。
“入境宜从俗”,开篇点明了进入异国他乡时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主题。“随缘到上方”,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心态,也暗示了佛寺作为精神寄托之所的意义。“钟声度隔海,殿角挂斜阳”,这两句通过声音和光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与世隔绝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日落西山的景象。“偏袒僧人服,蓬头蛮女妆”,形象地展示了僧侣与当地女性的服饰特点,反映了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讹传拜三宝,丈六大空王”,则揭示了信仰的多样性和对佛教的普遍崇拜,尽管可能存在误解或偏差,但人们对于神圣力量的敬畏之心是相通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还蕴含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尊重与理解,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人文关怀。
东谷寺较少,千相乃称绝。
山庄喜不遥,云径几曲折。
乱石穿磊磊,幽泉度决决。
花宫忽已到,净土真堪悦。
调御祗独尊,千相名谁设。
昔闻有古德,于此栖岩穴。
木石为寝处,虎豹相玩狎。
一朝遇良契,枯禅悟指月。
把臂送出谷,落泪殷勤别。
既云物我空,此又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