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俯清流,小径遵岸曲。
书声松桂深,知有幽人屋。
索居非遁迹,读书岂干禄。
义理发我蒙,悦怿心自足。
古人已云远,古道宜自勖。
掩卷三叹馀,江天晚涵绿。
高林俯清流,小径遵岸曲。
书声松桂深,知有幽人屋。
索居非遁迹,读书岂干禄。
义理发我蒙,悦怿心自足。
古人已云远,古道宜自勖。
掩卷三叹馀,江天晚涵绿。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以高林清流、小径曲岸、松桂书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隐逸脱俗的氛围。"高林俯清流,小径遵岸曲",描绘了山林与流水的和谐共生,小径蜿蜒于岸边,充满了自然的韵律美。"书声松桂深,知有幽人屋",通过书声与松桂的映衬,暗示着隐居者的存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索居非遁迹,读书岂干禄",指出隐居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富足;"义理发我蒙,悦怿心自足",强调通过读书来启发智慧,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与学习,"古人已云远,古道宜自勖",表达了对古代道德风尚的追慕,并鼓励自己坚守正道。
最后,诗人以"掩卷三叹馀,江天晚涵绿"收尾,通过阅读后的深思与感慨,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江天,晚霞映照下的绿色江面,寓意着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