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杏坛别意》
《杏坛别意》全文
明 / 陈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红杏坛前听鼓琴,倚栏谁复赏知音。

孔开早挹文风盛,颜氏偏沾化雨深。

售玉已增今日价,席珍未负此生心。

此行定拟乔迁去,欲写离歌不忍吟。

(0)
鉴赏

这首诗《杏坛别意》由明代诗人陈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杏坛前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不舍。

首联“红杏坛前听鼓琴,倚栏谁复赏知音。”以红杏坛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独自在杏坛前聆听琴声,似乎在寻找那份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知音。这里的“红杏坛”不仅指出了地点,也暗含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营造了一种温暖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颔联“孔开早挹文风盛,颜氏偏沾化雨深。”巧妙地引用了孔子和颜回的故事,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敬仰之情。孔子的弟子颜回,因家贫而乐于学习,孔子曾称赞他“贤哉回也”。这里将诗人自己比作颜回,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如同春雨滋润万物,深入人心。

颈联“售玉已增今日价,席珍未负此生心。”这一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珍贵的玉石,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越来越高,同时强调自己不会辜负一生的追求和努力。这不仅是对自己品格的肯定,也是对友情的珍惜。

尾联“此行定拟乔迁去,欲写离歌不忍吟。”点明了诗人即将离开,前往新的地方,心中满是离别的不舍。诗人想要写一首离别之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因为难以言表的深情而不忍下笔。这种矛盾的心情,更加凸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杏坛、琴声、知音、学问、离别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知识、未来的深刻思考和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陈繗
朝代:明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0)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0)

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0)

喜李翰自越至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0)

晚秋同何秀才溪上

闲步秋光思杳然,荷藜因共过林烟。

期收野药寻幽路,欲采溪菱上小船。

云吐晚阴藏霁岫,柳含馀霭咽残蝉。

倒尊尽日忘归处,山磬数声敲暝天。

(0)

题龙门堰西涧

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

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

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