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亦已陋,有竹便堪留。
疏处可通月,寒时易感秋。
烦嚣入夜静,空翠一庭流。
羡尔多高致,悠然学子猷。
草庐亦已陋,有竹便堪留。
疏处可通月,寒时易感秋。
烦嚣入夜静,空翠一庭流。
羡尔多高致,悠然学子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淡水草舍中与竹相伴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首句“草庐亦已陋,有竹便堪留”点明了环境虽简陋,但因有竹子的存在而显得别有风味。接着,“疏处可通月,寒时易感秋”通过描绘竹林的疏朗与季节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富有季节感的画面。而后,“烦嚣入夜静,空翠一庭流”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以及竹林中流动的光影,仿佛整个庭院都被翠绿所覆盖,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最后,“羡尔多高致,悠然学子猷”表达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高雅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晨羲载曜。万物咸睹。嘉庆三朝。礼乐备举。
元正肇始。典章晖明。万方毕来贺。华裔充皇庭。
多士盈九位。俯仰观玉声。恂恂俯仰。载烂其辉。
鼓钟震天区。礼容塞皇闱。思乐穷休庆。
福履同所归。
梯飙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
千里湖山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
鱼龙衮衮危舟楫,鸿雁冥冥避网罗。
谁种山中千树橘,侧身东望洞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