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藤披葛入山腰,山半秋花处女娇。
惊屐鼠腾松径阁,投书马落寺门桥。
兴衰石佛犹牢记,忠佞澄潭不误描。
壑谷樵归封暮霭,夕阳红挂竹林梢。
攀藤披葛入山腰,山半秋花处女娇。
惊屐鼠腾松径阁,投书马落寺门桥。
兴衰石佛犹牢记,忠佞澄潭不误描。
壑谷樵归封暮霭,夕阳红挂竹林梢。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游览破山寺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联“攀藤披葛入山腰,山半秋花处女娇”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登山的过程,藤蔓和葛藤缠绕,引人进入幽静的山中,山腰处的秋花如同少女般娇艳,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颔联“惊屐鼠腾松径阁,投书马落寺门桥”则通过动物的活动,如老鼠跳跃在松树间,马匹不慎跌入寺庙门前的小桥下,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微妙互动。
颈联“兴衰石佛犹牢记,忠佞澄潭不误描”将目光转向了寺庙中的石佛和澄潭,表达了对历史与道德的深刻思考。石佛见证了世间的兴衰更替,而澄潭则公正地记录着忠奸善恶,寓意深远。
尾联“壑谷樵归封暮霭,夕阳红挂竹林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山谷中的樵夫在傍晚的雾气中归来,夕阳的余晖洒在竹林的顶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逢君沧海心,脱略当世事。
疏散义熙人,风流建安气。
文章只掉三寸舌,如瓶注水争淋漓。
先秦遗收汲冢秘,五经发难无留疑。
桃源潇洒衡门里,悠悠逸兴东流水。
布袜青鞋白苧衣,角巾野服乌皮几。
去年著书梅陇山,今年濯足苔溪湾。
身随幽鸟栖复远,心与孤云闲复闲。
有时山水穷登眺,绿萝袅袅闻猿啸。
林霜涧雨不逢人,手掇松枝向谁笑。
有时中酒高窗眠,飘萧素发临风前。
胸中况是丘壑美,身外能无缨冕牵。
君不见终南青青几芳草,行人只道长安道。
昨日青云相识多,五陵衣马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