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秋水壮,沙边且停桡。
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
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
无处豁心胸,忧来醉能销。
往来巴山道,三见秋草彫。
狄生新相知,才调凌云霄。
赋诗析造化,入幕生风飙。
把笔判甲兵,战士不敢骄。
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
离别倏经时,音尘殊寂寥。
何当见夫子,不叹乡关遥。
峡口秋水壮,沙边且停桡。
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
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
无处豁心胸,忧来醉能销。
往来巴山道,三见秋草彫。
狄生新相知,才调凌云霄。
赋诗析造化,入幕生风飙。
把笔判甲兵,战士不敢骄。
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
离别倏经时,音尘殊寂寥。
何当见夫子,不叹乡关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与深沉的情感交织的画面。开篇“峡口秋水壮,沙边且停桡”两句,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景图,秋水奔腾,舟船临时停泊于沙滩之上,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
紧接着,“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两句,更是以激烈的语言描述了水与山的对峙,水流冲击着坚硬的岩石,山峰仿佛在这强大的力量下摇曳,显示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诗人随后转向内心的感慨,“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表达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九月时节,芦花盛开,而旅途中的游子却因为思念家乡而感到心中的焦躁。
“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孤独的处境和对往昔故人的怀念之情。江岛寂寥,无人理解他的凄凉,而那些过去的人,如同天边繁星一般,令人难以忘怀。
“无处豁心胸,忧来醉能销”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他试图通过饮酒来消解这些忧虑,但终究是无法释然。
接下来的“往来巴山道,三见秋草彫”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巴山之路,诗人往返于此,每当秋季,又见到那凋零的野草,这一切都让人深感岁月匆匆。
“狄生新相知,才调凌云霄”两句,描绘了与狄侍御(可能是同僚或友人)的交情以及诗人的才华横溢。狄侍御与诗人新近相识,而诗人的文学才能却如同云霄一般高远。
“赋诗析造化,入幕生风飙”则是对诗歌艺术的赞颂。通过创作诗歌,不仅可以分析宇宙间的自然法则,而且还能在文辞中生发出令人陶醉的意境。
“把笔判甲兵,战士不敢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文墨之力能够影响到军事策略,令那些勇猛的武士都不敢有丝毫傲慢之心。
“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似乎是在赞美某位尊贵者(梁公)过往的事迹,即使在鼎镬的考验中,也能够保持风度,令人钦佩。
最后,“离别倏经时,音尘殊寂寥。何当见夫子,不叹乡关遥”则是诗人对于与亲友告别已经过去许久的感慨,以及对未来重逢之日的渴望。这段时间里,一切的声音和尘埃都显得那么安静而孤独,诗人不禁叹息于那遥远的乡关。
五老峰北嵯峨颠,龙泉三叠来自天。
只因开辟便有此,山云蔽护经岁年。
一朝何事失扃鐍,樵者得之人共传。
欲往从之人惮远,险溪绝壑穷攀缘。
初疑霜崩涌天谷,翻若云奔不岩宿。
散为飞风飏轻烟,垂似银丝贯珠玉。
随风变态难尽名,观者洞骇心与目。
清寒侵袂心益爽,清甘熨齿手屡掬,我欲揽之作玉虹。
似开九丈锦屏风,有若插碧金芙蓉。
笑骑挥斥凌太空,穷源直到天河东。
梅梢破白香清切,凊雨含春不成雪。
瑶池彷佛万妃游,缟裙练帨何鲜洁。
凌晨灿烂忽惊眼,客中又过嘉平月。
年年见梅非昔地,海角寻芳更愁绝。
多情欲伴晓云飞,有恨只教啼鸟说。
兵厨况是酒如渑,东阁喜听谈吐屑。
飘零使我欢意尽,山诚暮角声呜咽。
庭边一树春最晚,照影遥怜水方折。
暂忙不到今几时,南北枝头开又歇。
新辞婉媚发春妍,未害广平心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