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蓉变,腰如柳倦,眉子弯弯月样。
梦回夜午峡云沉,恼半褶、罗衫风飏。
玉卮是女,小姑是妹,丽院红绡须让。
水流人去剩横栏,莫弄笛、泰娘桥上。
面如蓉变,腰如柳倦,眉子弯弯月样。
梦回夜午峡云沉,恼半褶、罗衫风飏。
玉卮是女,小姑是妹,丽院红绡须让。
水流人去剩横栏,莫弄笛、泰娘桥上。
此诗描绘了一幅柔美细腻的画面,通过“面如蓉变,腰如柳倦”这一对偶句,将女子的面容与身姿刻画得生动形象,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温婉与娇柔。接着,“眉子弯弯月样”,以月亮比喻女子的眉毛,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梦回夜午峡云沉,恼半褶、罗衫风飏。”这两句描绘了女子在午夜梦回时的情景,云雾沉沉,微风吹动着她轻薄的罗衫,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思念。接下来,“玉卮是女,小姑是妹,丽院红绡须让。”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女子比作珍贵的玉杯,而姐妹则如同精致的红绡,暗示了女子的高贵与独特。
最后,“水流人去剩横栏,莫弄笛、泰娘桥上。”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水流不息,人去楼空,只剩下横栏作为见证。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避免在泰娘桥上吹笛,可能意味着避免陷入无尽的回忆和伤感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情感的复杂性,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