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唐遗录六绝·其三杨师厚》
《读唐遗录六绝·其三杨师厚》全文
宋 / 王庭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万炬千釭照一城,彩舟犹听棹歌声。

铁车空驾黎阳石,岂悟碑来祸已成。

(0)
鉴赏

这首诗《读唐遗录六绝(其三)》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与命运、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

首句“万炬千釭照一城”,以壮丽的灯火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繁华与辉煌的氛围,暗示了历史中某个时期或某座城市的繁荣景象。然而,这种表面的辉煌掩盖不了深层的问题和危机,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次句“彩舟犹听棹歌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扬的画面,彩舟在水上轻轻摇曳,船上的歌者唱着悠扬的歌曲。这一场景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前文繁华景象的延续,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变故。歌声的悠扬与即将到来的危机形成了一种反差,增加了诗歌的张力。

接下来的“铁车空驾黎阳石”,通过具体的物象——铁车和黎阳石,进一步揭示了历史中的某种象征意义。铁车代表权力的工具,而黎阳石则可能象征着某种不可逆转的命运或历史的基石。这句诗暗示了权力的运作往往与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相冲突,即使是最强大的力量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

最后一句“岂悟碑来祸已成”,点明了主题,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碑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记录历史的载体,也可能是某种预兆或警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即人们往往在灾难降临之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那时已经为时过晚。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警醒,提醒人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权力、命运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王庭圭
朝代:宋

(1080—1172)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猜你喜欢

绝句二首·其二

满船买了洞庭柑,雪色新裁白苧衫。

唤得吴姬同一醉,春风相送过江南。

(0)

王持中读余近诗跋以五绝因次其韵·其一

秃发敢言文字工,半生端在羁旅中。

君诗底物似妙丽,堕蕊起舞春濛濛。

(0)

劝耕神堂快活林

小雨尚复连清明,晴鸠撩我争唤晴。

馀寒不奈残春酒,迟日初斜细柳营。

黑貂强脱行作吏,白发浑生来劝耕。

树底树头牵老眼,几时乔木有莺鸣。

(0)

赋魏相之所收花光老小景

湖北湖南天水宽,道人付此一毫端。

魏郎得之不自供,要遗西山老眼看。

(0)

濯足五溪城

东风吹水绿粼粼,小漱清寒入齿龈。

万里流边濯双足,恐行五岭涴晴云。

(0)

京城寓居春日

春城庭院柳风轻,帘影玲珑爱晓晴。

红日半窗吟梦觉,咿哑墙外卖花声。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