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
不持金作缕,还用綵成文。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
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
不持金作缕,还用綵成文。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
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这首诗是唐代和尚道恭所作,名为《出赐玄奘衲袈裟衣应制》。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精神追求的赞美之情。
"福田资象德,圣种理幽薰。"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田园风光与佛法昌盛的情景。“福田”指肥沃的农田,“资象德”则是比喻佛法如同滋润万物的甘霖。“圣种”指佛教的正法,而“理幽薰”则形容佛法深入人心,如同细雨润物。
"不持金作缕,還用綵成文。"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赞赏和信仰。“不持金作缕”意味着不以世俗的财富为重,而是通过精神的修炼来提升自己。“还用绣成文”则形容佛经典籍如同华丽的织品,充满了智慧和教诲。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自然界中各种色彩斑斓交织的情景。“朱青”指红与蓝色的自然对比,“自掩映”则形容这些颜色在大自然中自动展现而不需人为装饰。而“翠绮相氤氲”则描绘了绿色和彩色的交织,宛如华美的织品。
"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
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中树叶和稻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修行中的平等与普度众生的理念。“离离叶”形容树叶的繁多而独立,“恒向稻畦分”则意味着每一片叶子都面向着充满希望的稻田,象征着佛法对每一个生命的关怀和平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崇敬和信仰,以及对精神追求的赞扬。
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
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娇子多好言,欢合易为姿。
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上都杨柳瘦且坚,叶叶不展圆如钱。
年年飞花作端午,远客乍见心茫然。
上都飘雪不知数,此花与雪相旋舞。
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手攀短条心欲绝,宛转成毬恨初结。
寒风飞蓬卷车轮,点点相亚随明灭。
南邻荡子衣夜单,晓望出日如黄绵。
辛勤掇拾不敢弃,愿刮龟毛同作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