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拔地白云晴,七十二峰相对青。
紫凤中霄扶翠阁,金乌半夜浴沧溟。
悬崖芝草承甘露,溜雨松根长茯苓。
四海承平天子圣,会看封禅动山灵。
芙蓉拔地白云晴,七十二峰相对青。
紫凤中霄扶翠阁,金乌半夜浴沧溟。
悬崖芝草承甘露,溜雨松根长茯苓。
四海承平天子圣,会看封禅动山灵。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望泰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图景。首句“芙蓉拔地白云晴”以芙蓉(喻指泰山)高耸入云,映衬着晴朗的天空,形象生动。接下来的“七十二峰相对青”展现了泰山群峰连绵,苍翠欲滴的壮观景象。
“紫凤中霄扶翠阁,金乌半夜浴沧溟”运用神话色彩,紫凤翱翔于碧空中的翠阁,金乌(太阳)在半夜沉入沧海,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泰山的崇敬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悬崖芝草承甘露,溜雨松根长茯苓”描绘了山崖上生长的灵芝吸食甘露,松根处茯苓滋长的细节,富有生机与仙气,暗示泰山的灵秀与神韵。
最后两句“四海承平天子圣,会看封禅动山灵”则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太平盛世的赞美,以及对天子圣明的颂扬,同时预示着泰山封禅大典将要带来的神圣时刻,期待山灵得以感应,显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元代山水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