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长安城中永宁里,玉轴牙签散城市。
流传人间知几姓,墨蠹老蛟蟠不死。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大令冠军字。
呜呼真赝久不辨,咄咄逼人皆卫李。
至今淳化二王帖,多是唐人所临硬黄纸。
想当盘礴下笔时,睥睨九原呼欲起。
以灯取影见面腼,心知不言识形似。
长沙无人吴郡亡,后来作者不到此。
何必更问当年谁,吾言久矣经平子。
君不见长安城中永宁里,玉轴牙签散城市。
流传人间知几姓,墨蠹老蛟蟠不死。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大令冠军字。
呜呼真赝久不辨,咄咄逼人皆卫李。
至今淳化二王帖,多是唐人所临硬黄纸。
想当盘礴下笔时,睥睨九原呼欲起。
以灯取影见面腼,心知不言识形似。
长沙无人吴郡亡,后来作者不到此。
何必更问当年谁,吾言久矣经平子。
这首诗《题大令冠军帖》由金代诗人赵秉文创作,通过对一幅书法作品的鉴赏,展现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诗中首先描绘了永宁里的玉轴牙签,暗示了书法作品在城市中的流传与珍藏。接着,诗人感叹于作品的真假难辨,以及后世对古人书法的模仿与推崇。通过“咄咄逼人皆卫李”,表达了对卫夫人和王羲之书法风格的认同与敬仰。
“淳化二王帖”指的是宋代淳化年间编纂的《淳化阁帖》,其中收录了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诗人提到这些作品多为唐代临摹,体现了对古代书法传承的重视。他想象着书法家在创作时的神态,仿佛能唤起已故先贤的灵魂,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交流。
最后,诗人感慨于当时书法界的现状,认为已无能与古人相媲美的新秀出现。他强调自己的观点,即书法艺术的价值在于其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而不在于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这反映了赵秉文对于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
综上所述,《题大令冠军帖》不仅是一首对古代书法艺术的赞美之作,也蕴含了诗人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文化视野。
早岁功名望吾子,宝匣倒流三尺水。
一朝骑马称将军,乡里小儿尽风靡。
诗句乌丝写兔毫,除书紫泥印宫纸。
移席花间待客至,俸钱沽酒日馀几。
才杰大用当有时,长想风云平地起。
事有不然待消弭,中朝达官忽至理。
尘飞戎马塞江淮,日落妖狐阚闾里。
东西奔走十六年,今日见君杂悲喜。
一饭不肯蹴权门,独惜交情保终始。
作诗寄欧思不群,大音洗我筝笛耳。
我欲烦君重见欧,著身更好山岩里。
江波展素月,好风吹衣巾。
扁舟动寒碧,恍朗开金鳞。
心清挹沆瀣,神游挟仙真。
独恨迫兵火,仓皇来问津。
岂不欣所遇,终焉衔苦辛。
君王甚神武,何时息战尘。
归舟如到此,月色应更新。
为君换美酒,长歌酹江神。
幕府宏开地尽头,微垣星拱列元侯。
职颛方面雄诸镇,位重名藩贯七州。
盛代文章凌屈宋,太平礼乐属伊周。
六韬久已潜深秘,三策于今阐大猷。
袖带乌台霜气肃,佩联鸾阁晓声浮。
不辞万里风沙远,肯为三年吏士留。
剑戟夜明江徼月,旌旗晴拥海门秋。
德沾荒服讴歌起,威詟遐蕃赞画优。
马系长杨春袅袅,鹿眠閒草午呦呦。
时歌白雪多赓载,满引清香足献酬。
贱子素心如寸草,明公洪度似三洲。
愿持色笔濡膏泽,解使孤贞达冕旒。
华表会须荣里闬,深恩何止戴山丘。
中朝柱石归元老,伫听胪传锡玉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