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于铄哉。旗行云,车行雷。
克膺上帝,命辟蒿莱。历酒泉,扬武威。
归我燕支山,登我黄金台。
左手乌,右手兔,玉帛车书一九土。
上之回,于铄哉。旗行云,车行雷。
克膺上帝,命辟蒿莱。历酒泉,扬武威。
归我燕支山,登我黄金台。
左手乌,右手兔,玉帛车书一九土。
这首诗《上之回》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诗中描绘了帝王巡狩归来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壮丽的景象,展现了帝王的威严与荣耀。
首句“上之回,于铄哉”,以“上之回”开篇,点明帝王归来的主题。“于铄哉”表达了对帝王归来时威仪的赞叹。接下来,“旗行云,车行雷”,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帝王出行时旗帜飘扬如云,车驾行驶声如雷鸣,形象地展示了帝王出行的壮观场面。
“克膺上帝,命辟蒿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帝王的神圣使命与功绩。帝王被上帝赋予重任,开辟荒野,治理天下,体现了帝王的崇高地位和伟大责任。
“历酒泉,扬武威”则展现了帝王巡狩的路线和目的。帝王经过酒泉,不仅展示了其军事力量,更彰显了其武力的威严。
“归我燕支山,登我黄金台”两句,描绘了帝王归来后在燕支山和黄金台的活动,象征着帝王的胜利和荣耀。
最后,“左手乌,右手兔,玉帛车书一九土”以生动的细节收尾。帝王手持乌兔,象征着对异族的征服与和平,同时,玉帛车书代表了文化的传播与统一,展现了帝王治下的和谐与繁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帝王巡狩归来的宏大场景和深远意义,既体现了帝王的威严与荣耀,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君主的赞美与向往。
铅花洗空霜倒飞,金鸦浴海迎朝曦。
蓬莱宫中青鸟使,衔得玉桃天上归。
东海仙翁紫霞会,碧落回风响环佩。
伶伦玉琯吹凤皇,夜半九地回初阳。
羲和缓辔红线长,群仙年年飞羽觞。
六甲明年重建子,六六周天自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