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信雄深,钟梵上云雨。
微吾紫阳翁,几何不豪取。
有来青牛车,肯作白鹿主。
诗书夜被之,一变至邹鲁。
唐虞际淳熙,此道日方午。
涧声撼皇坟,山翠湿章甫。
纷其四方人,会此共谈麈。
岳也互乡童,屦二不及户。
却后七十年,空堂凛遗矩。
四书在乾坤,六老自今古。
昭回云汉光,不隔天尺五。
厥惟貂续难,谨勿小吾土。
兹山信雄深,钟梵上云雨。
微吾紫阳翁,几何不豪取。
有来青牛车,肯作白鹿主。
诗书夜被之,一变至邹鲁。
唐虞际淳熙,此道日方午。
涧声撼皇坟,山翠湿章甫。
纷其四方人,会此共谈麈。
岳也互乡童,屦二不及户。
却后七十年,空堂凛遗矩。
四书在乾坤,六老自今古。
昭回云汉光,不隔天尺五。
厥惟貂续难,谨勿小吾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之美,钟梵声中带有云雨之气,紫阳翁微妙不露,豪迈之气未曾显现。诗人提到“青牛车”和“白鹿主”,似乎是在比喻某种高洁脱俗的境界或人物。此处“诗书夜被之,一变至邹鲁”可能暗示诗人在阅读古籍时,突然悟到了先贤的道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学问方向。
接下来,“唐虞际淳熙,此道日方午”可能是在描绘某种文化或思想的兴盛,如同日正当中午,光明磊磊。此后“涧声撼皇坟,山翠湿章甫”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敬畏之心。
“纷其四方人,会此共谈麈”表明这不仅是个人体验,更是众人聚集讨论的对象。而“岳也互乡童,屦二不及户”则是在反映诗人的生活状态,或许是在自嘲自己的学问或修为还未达至某种高度。
“却后七十年,空堂凛遗矩”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某个时期的回忆,那个时代留下的只有空寂的堂宇和遗留的规矩。最后,“四书在乾坤,六老自今古”则是在强调儒家经典《四书》的重要性,以及“六老”的智慧跨越了古今。
诗中反复出现对自然、文化传承以及个人修养的沉思,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高度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丰富,意象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追求高远理想的典型心态。
始吾与林子,周旋大江东。
子方清且贫,简瓢屡云空。
劲气凛不折,耿耿如长虹。
明年擢高科,对策大明宫。
一尉迟五年,出入无奴僮。
再见湘水滨,凛凛复昔同。
招徕元戎幕,泛绿依芙蓉。
小生敢相吏,故人傥相从。
云胡岁未竟,决去如霜鸿。
挽之不可留,聊复少从容。
老我慵且钝,栽培欠深功。
子进未可量,德业方崇崇。
永怀昔君子,和气填心胸。
濂溪霁月明朗,伊水春风融。
至今想其人,犹为起敬恭。
天资贵强矫,学力无终穷。
我如石之顽,迟子相磨礲。
子质虽玉莹,可废它山攻。
雁峰毋久留,来思灵麓峰。
迅雷地中藏,当此沍寒日。
积阴排层空,初阳露微茁。
而日天地心,於此见机括。
良犹势方升,犹木吐牙卉。
培壅勿使伤,怒长焉可遏。
此理之在人,善端实初发。
荧荧火针燃,涓涓泉欲达。
吁嗟道心微,物欲易攻夺。
差之一毫芒,相去舜与桀。
要须二者间,明辨与精察。
见义勇必为,欻如夭之决。
去恶凛勿疑,剨如刃之割。
坐令人伪消,但觉天机活。
四时无非春,八荒皆在闼。
喜君生兹辰,聊为演此法。
原祝君寿长,勿嫌吾诗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