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惟汉广,雷雨向春深。
望望三农事,悠悠一岁心。
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
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
农占不骑晦,史例足书霖。
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
迁鹦殊自喜,倦客独悲吟。
未必鱼生釜,聊因酒贳琴。
奋身从嫖姚,走马过雕阴。
辜负封侯骨,栖迟沔水浔。
川原惟汉广,雷雨向春深。
望望三农事,悠悠一岁心。
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
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
农占不骑晦,史例足书霖。
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
迁鹦殊自喜,倦客独悲吟。
未必鱼生釜,聊因酒贳琴。
奋身从嫖姚,走马过雕阴。
辜负封侯骨,栖迟沔水浔。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事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与对时局的忧虑。首句“川原惟汉广,雷雨向春深”以广阔的川原和即将到来的春雷细雨,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来临,同时也暗示着农事的开始。接着,“望望三农事,悠悠一岁心”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关注,以及对一年收成的殷切期待。
“月离初候毕,龙见亦推壬”通过天文现象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规律。而“向夕风翻海,中天电烁金”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壮丽景象,海浪翻滚,电光闪烁,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也寓意着变化莫测的世事。
“农占不骑晦,史例足书霖”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预测,以及对雨水丰沛的渴望,这是农业社会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接下来的“至治无饥穰,元和蔑旱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无论丰年还是歉收,都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迁鹦殊自喜,倦客独悲吟”则通过动物与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对自然界的美好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因个人的疲惫与忧愁而独自哀叹。最后,“未必鱼生釜,聊因酒贳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幽默感,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寻找一丝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农业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世界。
中书省郎梁茂才,嗜好雅与时流乖。
休衙归来紧闭户,剥啄或为幽人开。
屋前枯杨千万树,屋后官槐傍官路。
别起新亭翼瓦间,昼阅黄花夜吟句。
自别仙城白兔公,采英泛菊九秋同。
江清木落寒雁远,我思古人烟浪中。
彼美人兮无此美,不见忧兮见之喜。
本是千岩万壑姿,如何肯落君家里?
昨夜遣诗儿过门,挑灯三诵月黄昏。
更酬迭唱未足报,要须共倒花前尊。
君不见长安富儿买歌笑,意掷千金惜年少。
桃李如今不似春,勖子含和保贞曜。
悠悠我行迈,去此粤山端。
迟明驻征车,爰尽公堂欢。
开颜俯城郭,箫鼓集仪鸾。
谓欲戒醉饮,重此良辰难。
关门集会府,僚友并征鞍。
更辞无别语,但祝长加餐。
役者四五人,相从出林峦。
亦复路傍泣,岂独殊肺肝。
况我离慈母,朝暮侦平安。
送行各如许,焉得不辛酸。
往与魏卢亘,谈君在直庐。
会时春月和,省事重踟蹰。
闻子大夫掾,廉厉久犹初。
羁孤限驰驱,不能枉尺书。
建康古名都,自昔帝王居。
陈迹今具在,斯人定何如?
清吟足度日,羹饭可无鱼。
勿论爵禄事,于此自有余。
庙堂议贤宝,椟美常安舒?
峨峨惠文冠,四海将谁誉?
王子吹笙侣,精神如九秋。
暂携碧山屐,遨啸帝王州。
江湖未识面,寄语旋鸣驺。
夏云逼幽涧,春鸟啼芳洲。
行色当及春,景气适惠柔。
眷眷将归客,胜日怀林丘。
何时谢燕阙,亦得西南游。
洞庭木叶下,期尔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