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鹘行赠陈少岳兵宪》
《海鹘行赠陈少岳兵宪》全文
明 / 王问   形式: 古风

九月十月天有风,江门万里吹云空。

霜寒草枯野火灭,雉兔飞穴原田中。

韝上苍鹰卸绦縼,目睛滚粟势力雄。

横霄瞥电翻曙色,下捎平冈吻血红。

君不见汾阳令公今在朝,两河兵甲不敢骄。

又不见白衣将军世莫比,才脱兜鍪虏夜徙。

何况区区东峤夷,朝食即为齑粉期。

仍将大勇存恩信,载戢干戈包虎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ǎixíngzèngchénshǎoyuèbīngxiàn
míng / wángwèn

jiǔyuèshíyuètiānyǒufēngjiāngménwànchuīyúnkōng

shuāngháncǎohuǒmièzhìfēixuéyuántiánzhōng

gōushàngcāngyīngxiètāoxuànjīnggǔnshìxióng

héngxiāopiēdiànfānshǔxiàshāopínggāngwěnxuèhóng

jūnjiànfényánglìnggōngjīnzàicháoliǎngbīngjiǎgǎnjiāo

yòujiànbáijiāngjūnshìcáituōdōumóu

kuàngdōngqiáocháoshíwèifěn

réngjiāngyǒngcúnēnxìnzǎigānbāo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海鹘行赠陈少岳兵宪》描绘了秋季边塞的景象,以海鹘(一种猛禽)的形象象征英勇的将领。首句“九月十月天有风,江门万里吹云空”展现了秋风劲吹、天空开阔的边疆景色。接下来,“霜寒草枯野火灭,雉兔飞穴原田中”描绘了荒凉而寂静的田野,动物们为避寒而藏匿。

“韝上苍鹰卸绦縼,目睛滚粟势力雄”形象地刻画了猎鹰蓄势待发的威猛姿态,暗示着主人陈少岳的军事才能和威慑力。“横霄瞥电翻曙色,下捎平冈吻血红”运用比喻,形容海鹘展翅飞翔,如同破晓时的闪电,划破天际,其气势如血染平岗。

诗中通过“君不见汾阳令公今在朝,两河兵甲不敢骄”和“又不见白衣将军世莫比,才脱兜鍪虏夜徙”,将陈少岳与历史上著名的将领相比,赞美他的文武双全和赫赫战功。最后两句“何况区区东峤夷,朝食即为齑粉期”进一步强调了陈少岳对敌人的震慑力,以及他以恩信服人的策略。

整首诗以海鹘为线索,寓言性地歌颂了陈少岳的英勇和智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王问
朝代:明

(1497—1576)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猜你喜欢

近日见此德之所以不进者只是此心原不洁静故欲来染之是以未得清明潇洒之乐因思程子云凡有意向皆是欲欲心甚惕然每念平时作诗文著述欲自见之于世周理人事欲得而不失者皆是欲也方欲打点搜出一洗而空之而伦樾溪适柬至云昨梦有司为子起牌坊先拟行道二字为扁仆不可乃以无欲扁之噫岂天意有造于予乎哉夫无欲之义周子为以学圣之要而程子又发明之可谓尽矣吾人循此自立乃圣贤之正脉路也因作诗以答于樾溪复以自警云

神明自灵彻,邪欲乃玷之。

上圣本不染,晶晶著先几。

中贤一以涅,先濯乃其宜。

须臾岂容间,其功在缉熙。

寡之以又寡,无欲成镃基。

无无复无无,至一以为期。

天地得此一,贞观陶化机。

圣人合其德,位育夫何疑。

托梦有深造,上帝岂吾欺。

所欲不在多,二三已云岐。

所同即是欲,程氏真吾师。

感君敦夙好,功磋及其时。

作诗以自佩,顾諟常在兹。

(0)

伦何二君访予于双峰山庄用前韵二首·其一

万丈疑看玉井莲,旋栽兰杜种蘅荃。

南华不用袈裟乞,岳麓应期待圣传。

暂为幽栖成小筑,远从开辟觅前缘。

罗浮东去遥相望,合作人间八洞天。

(0)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其一武夷山

枯楂遥望识仙踪,大隐屏开一棹通。

莫向幔亭歌九曲,虹桥消处暮烟重。

(0)

喜甘泉西樵皆卜居罗浮

白日红尘事已非,几人曾此赋栖迟。

濂溪若暇应重访,八甫不来空寄诗。

山为仙灵元自秘,地当辽绝故堪奇。

金牛路接青霞近,缥缈楼台慰所思。

(0)

洗少汾读书台

孤台风月想高情,静入青霞适性灵。

惟有山泉知此意,至今犹作读书声。

(0)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八

圣门仁礼立双轮,表记檀弓语更真。

我爱关西传此脉,独将遗教觉斯人。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