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空乱石带云霞,灵树曾开几劫花。
人在玲珑深处坐,疏疏泉点滴袈裟。
撑空乱石带云霞,灵树曾开几劫花。
人在玲珑深处坐,疏疏泉点滴袈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岩景象。首句“撑空乱石带云霞”,以“撑空”二字生动地展现了岩石高耸入云的姿态,而“乱石带云霞”则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岩石与天空相接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接着,“灵树曾开几劫花”一句,将自然界的树木赋予了灵性,暗示着这棵树经历了无数个世纪的变迁,见证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这里的“几劫花”不仅指花朵的繁多,更象征着时间的漫长和生命的不朽。
“人在玲珑深处坐”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画面的核心——一个静坐的人。这个人在岩石的深处,与外界的喧嚣隔绝,仿佛在与自然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体验着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这种隐居深山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最后一句“疏疏泉点滴袈裟”描绘了一幅水滴如珠、轻柔落下,仿佛落在僧侣袈裟上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水的细腻与柔和,也暗含了佛教中关于清净、解脱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即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禅宗思想的融合,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
芜蒌亭南夜飞雪,瘦骥嘶群鸣不绝。
五更漏点滞铜龙,朔吹萧飕战檐铁。
书生忍冻贪熟眠,独裹布衾双足拳。
龙泉不用宝弓弛,老兔欺人来屋前。
卢家老婢赤脚走,东郭先生空辨口。
英雄富贵两难欺,寂寞黄公旧垆酒。
不见东山翁,荏苒二十霜。
几杖日已远,寤寐恒未忘。
尚忆垂髫年,两亲俱在堂。
进有师友乐,退得父母将。
岁徂事倏变,拱木森墓傍。
远勤平生言,芝兰有馀芳。
犹道管鲍交,亦勉男儿强。
盛篇戛金石,没世垂鸿光。
道脩恨莫报,徒忆须眉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