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厌尘喧隐桂丛,犹将物色阅三公。
长安总是攀花者,多少荣枯在眼中。
心厌尘喧隐桂丛,犹将物色阅三公。
长安总是攀花者,多少荣枯在眼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桂丛中的相者,对世间繁华与荣枯持有超然态度的形象。首句“心厌尘喧隐桂丛”,点明了相者远离尘嚣,选择隐居于桂树环绕之地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接着,“犹将物色阅三公”,意为尽管身处隐逸之中,但相者依然以观察世间万物的姿态,审视着权贵阶层的兴衰更迭,展现了他对于社会动态的洞察力和对权力游戏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长安总是攀花者,多少荣枯在眼中”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汇聚地。相者以“攀花者”自喻,形象地描绘了那些追逐权力与地位的人们,他们的荣华与衰败在他眼中一览无余。通过这句诗,诗人巧妙地揭示了权力与荣耀背后的虚幻与短暂,以及对人性中贪婪与追求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位隐居相者的视角,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世态炎凉的洞察和对人生真谛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