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横滩拍拍轻,两崖相揖隔滩声。
已伤此地苍茫别,却羡名山自在行。
碧落敛云峰影满,秋溪凋叶瀑流明。
他时念汝仙坛上,夜半歌成日已生。
一棹横滩拍拍轻,两崖相揖隔滩声。
已伤此地苍茫别,却羡名山自在行。
碧落敛云峰影满,秋溪凋叶瀑流明。
他时念汝仙坛上,夜半歌成日已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甘竹滩边离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句“一棹横滩拍拍轻”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船在滩上轻轻滑行的情景,仿佛能听到水拍船舷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下来,“两崖相揖隔滩声”则通过描写两岸山崖相互致意,巧妙地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已伤此地苍茫别”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伤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离别地点的辽阔与荒凉,增加了情感的深度。紧接着,“却羡名山自在行”则转而表达了一种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与之前的离别情绪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碧落敛云峰影满,秋溪凋叶瀑流明”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静美,碧蓝的天空中云雾缭绕,山峰的倒影映照在清澈的溪水中;秋天的溪流中落叶飘零,瀑布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这些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最后,“他时念汝仙坛上,夜半歌成日已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思念与期待,想象着将来在仙坛上与友人相聚,夜晚的歌声在清晨便已响起,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万古纲常六尺躯,可嗤杜老悔为儒。
林间已听鸠呼妇,竹外行看凤引雏。
倘有牛眠先卜兆,岂无盘谷早营菟。
世间忙处应多错,尽把韦弦玩座隅。
唤作三才只此躯,乾坤一日可无儒。
稍余礼义存余脉,亟把诗书教小雏。
黑窣窣时鱼是鲁,声呜呜处虎为菟。
只今时节当如此,可笑迂生独向隅。
忧世心衰且乐天,不妨飞咏此云川。
天高地下有千载,物换人非无百年。
濯沧浪,歌窈窕,云日弄微霁。
屏倚曾空,鹤去几何岁。
尚留洞草芊青,岩花重碧,游泳处、露中风袂。
木兰舣。
亭外冉冉斜阳,杯行尚联断。
独凭危阑,解渴漱寒水。
少须酒力还低,茶香不断,清与处、月明川底。
梅子黄时雨。
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
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
头白尽、相如谁顾。
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
嗟往事,且休语。
伤情当日班衣舞。
更宫衣,香罗乍带,九天繁露。
一寸草心迎永日,更把葵心自许。
怎料有、风推雨如。
惹起灵均千古恨,转凄凉、更不成端午。
拚小醉,读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