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颇岑寂,疏懒谐愚性。
雨过茅屋凉,蝉鸣晚山静。
坐来尘虑空,始觉心源莹。
月出樵牧还,松风答清磬。
郊居颇岑寂,疏懒谐愚性。
雨过茅屋凉,蝉鸣晚山静。
坐来尘虑空,始觉心源莹。
月出樵牧还,松风答清磬。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智的《郊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田园生活画面。首句“郊居颇岑寂”表达了诗人远离喧嚣,居住在郊外的孤独与寂静,显示出他对自然环境的偏好和内心的恬淡。次句“疏懒谐愚性”则揭示了诗人顺应自然,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雨过茅屋凉,蝉鸣晚山静”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雨后茅屋内外的清凉与傍晚山林的宁静,蝉鸣声更增添了静谧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简单享受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坐来尘虑空,始觉心源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静坐,暂时抛却俗世烦恼,心境变得清澈明亮。最后一联“月出樵牧还,松风答清磬”,以月夜归来的樵夫和松林间的清风回应着远处寺庙的磬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甚秋容、彫疏满眼,山中宜适晨暝。
蓬蓬如齐攒云树,野卉小红低映。霜信冷。
试信步幽寻,微渺寥天净。閒居漫兴。
只采药林深,寻碑寺古,淡趣略相等。秋声紧。
一片枫林槲影。西风吹入寒劲。
空中描取仙人境,那有玉楼银井。君记省。
图不尽、回黄转绿无穷景。流光莫定。
尽屋角摊书,墙头漉酒,祝尔睡乡静。
此事真无奈。没来由、动人倩影,亭亭增态。
两种秋思浑似梦,梦里缠绵何似。
忽断送、凄凉身世。
一缕残魂仙去也,恐夜深、应化啼鹃泪。
长已矣,竟谁使。断肠莫把相思寄。
到如今、深藏金屋,花枝委地。
纵有画工神妙术,写得渠侬品意。
这别样、伤心难绘。
天付多情吾已悔,愿与君、同证枯禅味。
否则向,花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