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堂西屋数间,但能容膝敢求安。
悄无人迹如深井,惯听秋声是冷官。
系马阶前慵夜秣,种蔬墙下助朝餐。
携来书卷犹堪读,好共青灯了岁寒。
君子堂西屋数间,但能容膝敢求安。
悄无人迹如深井,惯听秋声是冷官。
系马阶前慵夜秣,种蔬墙下助朝餐。
携来书卷犹堪读,好共青灯了岁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君子堂西屋数间,但能容膝敢求安”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只需要一间足以跪坐的小屋就感到满足。接着“悄无人迹如深井,惯听秋声是冷官”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幽静无人的环境,以及诗人对于秋夜之声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下片,“系马阶前慵夜秣,种蔬墙下助朝餐”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最后“携来书卷犹堪读,好共青灯了岁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阅读的热爱,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愿意与书为伴,与青色油灯共同度过夜晚。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心境。语言简约而富有韵味,每个字句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几宿青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绿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弓刀陌上起征尘,行到潇湘春已深。
柳子文章亲到眼,魏公池馆故沾襟。
莫生去鲁迟迟想,且慰歌廉望望心。
泷水浯溪江不隔,肯凭鲤尾寄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