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不在山,流水不在水。
天下善音人,但默会其理。
天下知音人,但微契其旨。
山水无古今,知交有生死。
注茫天地间,赏音能有几。
我过伯牙台,辄思焚绿绮。
高山不在山,流水不在水。
天下善音人,但默会其理。
天下知音人,但微契其旨。
山水无古今,知交有生死。
注茫天地间,赏音能有几。
我过伯牙台,辄思焚绿绮。
这首诗以高山流水为引子,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高山不在山,流水不在水"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本身,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情感交流。"天下善音人,但默会其理;天下知音人,但微契其旨"强调了理解与共鸣的重要性,真正的知己在于心灵的契合,而非表面的交往。
接下来,诗人指出"山水无古今,知交有生死",意在说明自然永恒,但人事无常,知心朋友的生死离别更为触动人心。"注茫天地间,赏音能有几"进一步表达了对世间知音稀少的感叹。最后,诗人来到伯牙台,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古代的知音故事,产生了想要弹奏琴曲以表达内心情感的冲动,"辄思焚绿绮",这里的"绿绮"是古代名琴,诗人借此表达对知音的渴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知音之谊的深深怀念。
念念还乡未得还,偶因送客到龙山。
分明认得西归路,只是回车却入关。
只愁风雨妒花枝,翦入瓷瓶养却伊。
更下重帘深闭合,忽然花落又关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