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祖意路堂堂,满目湖山自放光。
林涌乱云迎马足,峰回荒磴上羊肠。
心花肯逐春同老,法雨何妨岁用康。
试向樵夫问端的,白莲生处是吾乡。
欲知祖意路堂堂,满目湖山自放光。
林涌乱云迎马足,峰回荒磴上羊肠。
心花肯逐春同老,法雨何妨岁用康。
试向樵夫问端的,白莲生处是吾乡。
此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祖先意旨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本源的深切感悟。
"欲知祖意路堂堂,满目湖山自放光。" 这两句表明诗人希望了解到祖宗的心意,而这条道路宽阔而又显赫,周围的湖山景色则是那么自由地散发着光彩。
接下来的"林涌乱云迎马足,峰回荒磴上羊肠。" 描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树木如波涛般涌动,云雾缭绕于马蹄之下;而山峰则蜿蜒曲折,如同羊肠小道一般。
"心花肯逐春同老,法雨何妨岁用康。"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他愿意让自己的内心之花随着春天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而不会因为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法雨)而受到困扰,希望每一个岁月都能平安无忧。
最后,"试向樵夫问端的,白莲生处是吾乡。" 诗人通过询问樵夫,即那些在山林中劳作的人们,来确认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地——那白莲花盛开的地方,便是他的故乡。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寄托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生命之源的深刻领悟和情感寄托。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