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匪逵之奥四章赠昆山戴炳垣》
《匪逵之奥四章赠昆山戴炳垣》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四言诗

匪逵之奥,匪驷之骜。君子在痡,天鉴亦眊。

以德为贼,以道为盗。鸣以金声,不掩群噪。

踯躅中道,揽子之袪。宋璞可佩,曷贵乎玙?

梧桐不实,故山已墟。言慎尔节,以保令誉。

木叶已稠,秋霜未肃。万㝢蒸蒸,孤身谁畜?

惟禽之鷟,而投于谷。惟瑶之玉,而毁于椟。

言望尔乡,升彼大阜。下有室庐,白云浏浏。

野草无葹,心亦何有?听我之歌,击子之缶。

(0)
鉴赏

这首诗《匪逵之奥四章赠昆山戴炳垣》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深邃的比喻和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匪逵之奥,匪驷之骜”,以“非正道的幽深”和“非良马的傲慢”起笔,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挑战。接着,“君子在痡,天鉴亦眊”描绘了君子身处困境,上天似乎也失去了明察秋毫的能力,暗喻了世道的不公与人心的迷茫。

“以德为贼,以道为盗”揭示了道德与正义被误解或曲解的社会现象。“鸣以金声,不掩群噪”则表达了个人声音在喧嚣中的微不足道,即使金玉良言也无法平息众人的嘈杂。

“踯躅中道,揽子之袪”以徘徊在道路中央,试图挽留某人(可能象征着希望或机会)的形象,反映了在追求目标时的艰难与无奈。“宋璞可佩,曷贵乎玙?”通过对比宋国的美玉与璠玙,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装饰。

“梧桐不实,故山已墟”以梧桐树不结果实,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以及曾经繁荣之地的荒废。“言慎尔节,以保令誉”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维护良好的名誉。

“木叶已稠,秋霜未肃”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预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万㝢蒸蒸,孤身谁畜?”表达了对孤独与奋斗的感慨,以及在众多努力中寻找支持与理解的渴望。

“惟禽之鷟,而投于谷。惟瑶之玉,而毁于椟。”通过鸟儿飞向山谷、美玉被匣子束缚的例子,强调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冲突,以及才华与命运的矛盾。

“言望尔乡,升彼大阜。下有室庐,白云浏浏。”鼓励人们追寻内心的归宿,寻找精神的家园。“野草无葹,心亦何有?”表达了对纯净心灵的向往,认为内心不应被杂念所污染。

最后,“听我之歌,击子之缶”以邀请对方倾听歌曲、敲击瓦缶的形式,结束全诗,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呼唤,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探讨了人生的各种境遇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性、自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道德与正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夜泊·其二

拍堤春水四无涯,吹笛楼中起暮鸦。

旧寺僧残江树尽,空留残月老芦花。

(0)

新乐道中

村远沙迷岸,桥平水抱城。

长途愁马病,短日喜云晴。

溪口层流浅,山腰积雪明。

晚来新月白,浊酒且同倾。

(0)

六歌.洞庭波

洞庭波,欲渡不得忧如何。

岷峨六月下雪水,九江不流平如砥。

朝朝日月镜中开,时时兰芷香风起。

自从氛祲飞鲸鳄,白浪如山断衡霍。

蛟龙一夜失窟宅,昼日冥冥风雨恶。

四山阴火烧白骨,归梦无津湖水阔。

夜半寒笳吹一声,哀猿尽叫丹枫脱。

湘灵听之罢鼓瑟,九疑无路千峰黑。

一时弹断五弦琴,惆怅南风来不得。

江南日夜造楼船,澄清望断在明年。

羁客穷途谁不老,何日湖边看春草。

(0)

涉海螺山诸滩

缘溪回短棹,是境尽移情。

云日从峰变,雷霆入地生。

穿林通野市,隔岸见孤城。

祇为耽幽思,湍流绝不惊。

(0)

鹦鹉洲

公子登楼叹未归,晴川极目掩芳菲。

飘零楚客同烟树,寂寞诗魂绕鹄矶。

杨孔文章应共寿,曹刘竖子未堪依。

辽东惟有孤栖凤,不向人间炫绿衣。

(0)

雨中去湖上十五里作

下田岁不登,所利惟稻秫。

居人悉地力,种十居六七。

西成傲百谷,暵乾遑不恤。

莎草秋狼籍,牛豕各纷出。

牧人随牧踪,夜不问庐室。

中杂鸥凫乱,唱和自俦匹。

我行水田中,田水溅我膝。

回观所历空,顿使城郭失。

远树界周遭,望尽天水毕。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