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土尽辟,禾黍积如鳞。
圣主弗横赋,农民犹苦贫。
末游滋不业,素敝寝谁因。
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
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
况在水旱地,更遭科敛频。
其将委沟壑,何以给昏晨。
去弊与务本,无非县令亲。
田原土尽辟,禾黍积如鳞。
圣主弗横赋,农民犹苦贫。
末游滋不业,素敝寝谁因。
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
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
况在水旱地,更遭科敛频。
其将委沟壑,何以给昏晨。
去弊与务本,无非县令亲。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农村的贫困景象和民生疾苦。首句“田原土尽辟,禾黍积如鳞”展现了广阔的田野上,尽管土地被开垦,但收成却寥寥,谷物堆积如同鱼鳞,暗示了粮食产量的稀少。接下来,“圣主弗横赋,农民犹苦贫”表达了虽然朝廷没有横征暴敛,但农民依然生活困苦,显示出问题并非出在政策上,而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末游滋不业,素敝寝谁因”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失业无业,衣衫破旧,无人关心他们的疾苦。诗人接着批评了富户豪强对贫民的剥削,“富室豪夺利,里胥蚕食人”,暗示了地方官吏的腐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为生常汲汲,乃粒罕陈陈”进一步强调农民艰辛度日,粮食匮乏,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况在水旱地,更遭科敛频”则描绘了自然灾害频发时,赋税依然繁重,农民陷入绝望的境地。
最后两句“其将委沟壑,何以给昏晨”表达了农民无法自救,只能任由生死,感叹社会弊病丛生,期待县令能亲自去弊兴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农村的贫困现实,以及诗人对于改变现状的期盼。
东堂岑寂似僧居,年老身閒不读书。
病卧空床鸡唱晓,窗前饥雀啄寒蔬。
神仙所居真福地,帝遣仙官下人世。
开元圣主梦潜通,九天使者何灵异。
绛节霓旌射紫霄,风吹仙袂还飘飘。
群官再拜所共睹,至今传闻时未遥。
眼前不见吴生笔,劫火俱焚馀败壁。
当时壮丽为一空,每对荆蓁频叹息。
谁人再造成奇功,巍巍宝殿尤瑰雄。
我来祈福不为己,喜见气象升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