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成林万颗垂,瑶池分种最相宜。
焉耆城外犁千树,不让哀家独擅奇。
果树成林万颗垂,瑶池分种最相宜。
焉耆城外犁千树,不让哀家独擅奇。
这首诗描绘了果树林立、果实累累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诗人以“果树成林万颗垂”开篇,生动地勾勒出一片繁茂的果园,无数果实悬挂在枝头,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接着,“瑶池分种最相宜”,这里运用了瑶池的典故,象征着精心挑选和培育的果树品种,最适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暗示了园丁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焉耆城外犁千树”,诗人进一步扩展视野,将果园置于更广阔的地理背景中,通过“焉耆城”这一具体地点,以及“犁千树”的壮观景象,不仅强调了果园规模之大,也暗含了对农耕文明的赞美。最后,“不让哀家独擅奇”一句,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果园与哀家(可能是指某位特定的人物或地方)进行对比,强调了果园的美丽与独特,同时也表达了对园中景色的自豪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果园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的结合,表达了对劳动成果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
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
今岁初辛日正三,明朝春气渐东南。
还家强作银幡会,雪底蒿芹欲满篮。
北客南来岁欲除,灯山火急万人扶。
〈灯山例以北使见日立。
欲观翠辇巡游盛,深怯南宫锁钥拘。
〉
能言人尽尔,有立世终稀。
忧国常先众,谋身亦勇归。
见奇初或笑,要极未应非。
仅似西山老,终身止食薇。
赋传长啸久,书奏镈钟新。
共叹文章手,终为礼乐人。
遗风满台阁,好语落簪绅。
欲取褒雄比,终非骨鲠臣。
剑外东来日,城西却住年。
高斋留寓宿,旅食正萧然。
语惬闻投石,诗新看涌泉。
清樽寄苦泪,一洒叶坟前。
之人虽蚤病,对客每清言。
不信疾为累,要称学有原。
籧篨视名器,果蓏指乾坤。
长短何须问,传家已抱孙。
仲氏气无前,为文思涌泉。
飘然落笔地,时出疾邪篇。
杶干要经雪,骅骝行著鞭。
凄凉悲故客,不及见华颠。
先生才盖世,家事少经心。
流落初相偶,委虵志益深。
功名入图史,文字刻缪琳。
有助知由内,驺虞欲重吟。
好礼忘耆老,持家历盛衰,谨严终至一,贫富各従宜。
晚岁仍闻道,临终竟不疑。
外人传一二,犹得载铭诗。
少年谬闻道,直往寡所疑。
不知避碍险,造次逢颠危。
中岁鲍忧患,进退每自持。
长存鄙夫计,未免达士嗤。
前日使胡罢,昼夜心南驰。
中涂冰塞川,滉漾无津涯。
仆夫执辔前,我亦忘止之。
马眩足不禁,拉然卧中坻。
异域非所息,据鞍几不支。
昔尝诵《楞严》,闻有乞食师。
行乞遭毒刺,痛剧侵肝脾。
念觉虽觉痛,无痛痛觉知。
念极良有见,遂与凡夫辞。
我今亦悟此,先佛岂见欺。
但尔不即证,欲往常迟迟。
咄哉后来心,当与初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