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惜先人志未酬,教儿游学谒诸侯。
试看官为题门日,何似宾来截发秋。
自惜先人志未酬,教儿游学谒诸侯。
试看官为题门日,何似宾来截发秋。
这首诗《晏母孤节(其二)》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晏母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与敬仰。
首句“自惜先人志未酬”,诗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表达了对自己先辈遗志未能实现的惋惜之情。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传承的一种感慨。
次句“教儿游学谒诸侯”,转而描述了晏母教育子女,鼓励他们外出求学,拜访诸侯,追求知识与理想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晏母对子女的深爱与期望,也暗示了她对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渴望。
接着,“试看官为题门日”,这一句通过想象的场景,描绘了当官员为某事来到晏家门前时,晏母及其家庭所展现出的礼仪与尊严。这里的“题门”可能是指官员来访时在门上留下印记或题字,象征着晏家的荣耀与被认可。
最后,“何似宾来截发秋”,通过对比,将晏母接待宾客时的慷慨与热情,与“截发秋”这一传统习俗相联系。“截发秋”指的是在秋季为客人剪发,以示欢迎与尊重。此句强调了晏母对待宾客的真诚与周到,以及她家的温暖与和谐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晏母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她作为母亲的智慧、勇气与高尚情操,以及她对家族荣誉和社会责任的坚守。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晏母孤节精神的深刻敬意。
北山之高,屹屹南州。北山之英,尔公尔侯。
诞此郑公,维国之器。有伟其才,有奇其气。
不屑以洁,不震以强。权不离义,锻不柔刚。
戎始归疆,人喜公虑。谓戎未觉,亟固我圉。
既藩既宣,左秦右川。北仇方睦,西戎独严。
壮兹远猷,卓兹伟志。一时之英,而不大试。
高牙大纛,虎节铜符。东将宽民,乃公所馀。
相维权奸,公以才忌。濒死荒陲,非公所悸。
孰是叔季,而有斯人。孰是北山,而落其英。
嗟我思公,去之百岁。思莫见之,见其后裔。
维公之英,育多闻孙。尚继其志,而世其声。
亦有适庄,景尔家世。北山之英,表此大字。
北山之英,郑公之人。仰止攸同,矧其后昆。
吉甫作颂,勉尔闻孙。郑公是似,北山之英。
《郑北山之元孙扁其楼王适庄为书北山之英四字求跋为作诗》【宋·金履祥】北山之高,屹屹南州。北山之英,尔公尔侯。诞此郑公,维国之器。有伟其才,有奇其气。不屑以洁,不震以强。权不离义,锻不柔刚。戎始归疆,人喜公虑。谓戎未觉,亟固我圉。既藩既宣,左秦右川。北仇方睦,西戎独严。壮兹远猷,卓兹伟志。一时之英,而不大试。高牙大纛,虎节铜符。东将宽民,乃公所馀。相维权奸,公以才忌。濒死荒陲,非公所悸。孰是叔季,而有斯人。孰是北山,而落其英。嗟我思公,去之百岁。思莫见之,见其后裔。维公之英,育多闻孙。尚继其志,而世其声。亦有适庄,景尔家世。北山之英,表此大字。北山之英,郑公之人。仰止攸同,矧其后昆。吉甫作颂,勉尔闻孙。郑公是似,北山之英。
https://shici.929r.com/shici/fGG2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