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岁月雪萤边,老去生涯井臼前。
举孝廉科非复古,给灵寿杖定何年。
空蟠万卷终无用,专巧三场恐未然。
犹记儿时闻绪论,白头不敢负师传。
向来岁月雪萤边,老去生涯井臼前。
举孝廉科非复古,给灵寿杖定何年。
空蟠万卷终无用,专巧三场恐未然。
犹记儿时闻绪论,白头不敢负师传。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个人生命历程以及学问无用等主题的深刻感慨。首句“向来岁月雪萤边”描绘了一种时间在静谧中缓缓流淌的情景,通过“雪”和“萤”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淡远与微弱的感觉。第二句“老去生涯井臼前”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年事已高、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无奈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举孝廉科非复古,给灵寿杖定何年”表达了对于传统士大夫阶层中通过科举获取功名的怀旧,以及对个人生命长短的迷茫。诗人自问,自己的生命又能延续多久。
随后的“空蟠万卷终无用,专巧三场恐未然”则是对于学问和文学才能的感慨。尽管书籍如山,但最终这些知识是否能够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却值得怀疑,而诗人自己的文艺才华也许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最后,“犹记儿时闻绪论,白头不敢负师传”则是诗人对于早年所受教育和学问的珍视,以及对先辈师长教诲的尊重。即便到了白发老翁的年龄,也仍然不敢忘记并背弃那些从小接受的知识和教导。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我反省,既有对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有对于学问和才能在世间价值的深刻思考。
问遗不必贵,要之资阙如。
莲房三百枚,采掇亦云初。
持以侑尊酒,甘香即有馀。
野老献芹意,今予其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