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将羞涩笑羁臣,此日中原正患贫。
鸿集未闻安草泽,鹃声疑复到天津。
纷看绢树登华谷,恐少缁流度羽巾。
还外蚨飞长不返,问谁夜气识金银。
漫将羞涩笑羁臣,此日中原正患贫。
鸿集未闻安草泽,鹃声疑复到天津。
纷看绢树登华谷,恐少缁流度羽巾。
还外蚨飞长不返,问谁夜气识金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则徐所作的《壶州以后放言诗寄示奉次二首(其一)》。诗中以“漫将羞涩笑羁臣”开篇,表达了对羁旅之人的同情与关怀。接着,“此日中原正患贫”一句,点明了当时社会的贫困状况,流露出对国家民生的忧虑。
“鸿集未闻安草泽,鹃声疑复到天津”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鸿雁未能安定于草泽,杜鹃的啼声似乎又传到了天津,暗喻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接下来,“纷看绢树登华谷,恐少缁流度羽巾”描绘了社会上各种复杂的现象,绢树登高,缁流(指僧侣)度羽巾,象征着社会的浮躁与变化,同时也隐含了对道德沦丧的担忧。
最后,“还外蚨飞长不返,问谁夜气识金银”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蚨飞(蚨,古代货币单位,这里借指金钱)在外,难以回归,夜晚的空气中仿佛能辨识出金银,暗示了社会的贪婪与不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问湘筠,带来多少啼斑。
织就万缕冰丝,浅浅漾情澜。
里面看人了了,甚外边窥玉,如月笼烟。
与月中花影,风中粉絮,终日缠绵。
梳头未竟,石榴一点,红透侬边。
燕子猜详,谁扶起、洞庭春水,低挂南檐。
深深窣地,放玉钩、银蒜长闲。
算好物、宜诗宜画,阑干和汝,无限流连。
飐西风,蛛网飘丝上帘竹。
藜床睡起,满天凉雨梅初熟。
秦?语涩,楚衣香润,小槅蝉纱秋烟绿。
更晚来滴碎芭蕉,故与尊前破幽独。遥嘱。
乍疏仍密,似喧还静,画舫斋头泻鸣玉。
夜夜总如秋夜,与君同剪西窗烛。
风亭水榭,梦里江南,忆否潇潇吴娘曲。
待晓晴倚楼,凝望远岫,烟鬟赛新沐。
粉本天然,揽故国、江山雄秀。
是谁肯、经营绢素,写成奇构。
刻划稍殊唐院迹,淋漓突过元人手。
算无穷、物象已更新,今非旧。人物好,非岩薮。
蜂蝶乱,非园囿。便一花一叶,匠心裁就。
要与天工争巧幻,不随俗眼论然否。
问解衣、槃礴属何人,诸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