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抛却渔杆,浮生惯欠烟波债。
虚名误我,莼鲈秋味,鸡豚春社。
旌节輶轩,旂常钟鼎,到今都罢。
向沙堤十里,芒鞋布袜,渔樵辈、同闲话。潇洒。
西湖精舍。谢东坡、头衔容借。
玉堂梦断,天教管领,湖山图画。
风月平章,烟云供养,鸥鹭迎迓。
问封侯万里,金章斗大,是何人也。
卅年抛却渔杆,浮生惯欠烟波债。
虚名误我,莼鲈秋味,鸡豚春社。
旌节輶轩,旂常钟鼎,到今都罢。
向沙堤十里,芒鞋布袜,渔樵辈、同闲话。潇洒。
西湖精舍。谢东坡、头衔容借。
玉堂梦断,天教管领,湖山图画。
风月平章,烟云供养,鸥鹭迎迓。
问封侯万里,金章斗大,是何人也。
这首《水龙吟》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历经沧桑的文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首句“卅年抛却渔杆”,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过去的生活状态——一位在江湖中以垂钓为乐的渔翁。然而,“浮生惯欠烟波债”一句,揭示了他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与遗憾,暗示了他可能曾有过追求功名或世俗生活的经历,但最终选择了回归自然,抛却尘世的纷扰。
“虚名误我,莼鲈秋味,鸡豚春社”三句,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过去功名利禄的反思。虚名虽好,却误了他享受自然之美的机会,如秋日里品尝莼菜的鲜美,春日里参与乡间的鸡豚宴席,这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刻,才是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旌节輶轩,旂常钟鼎,到今都罢”四句,描述了主人公从官场退隐后的生活状态。旌旗、车驾、钟鼎等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物品,如今都已不再拥有,取而代之的是与渔樵同乐的悠闲生活。
“潇洒。西湖精舍。谢东坡、头衔容借”几句,展现了主人公在西湖边的精舍中,过着与宋代文学大家苏轼相似的生活。他借用了东坡的头衔,或许是为了表达对东坡那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玉堂梦断,天教管领,湖山图画”三句,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官场生涯的终结,以及现在能够自由地欣赏和管理湖光山色的美好愿望。他仿佛在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释放,得以与自然和谐共存。
“风月平章,烟云供养,鸥鹭迎迓”几句,描绘了主人公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他与自然界的风月、烟云、鸥鹭和谐相处,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问封侯万里,金章斗大,是何人也”两句,以一个疑问句收尾,似乎在询问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在经历了如此多的人生起伏之后,依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这不仅是对自我身份的追问,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从官场到自然的转变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对人生、自然、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与领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圣主思文德,元臣献武功。
一言深悟主,五利且和戎。
……天地包羞日,山河匿怨中。
……儒生别有泪,不是哭途穷。
……战伐功何有,和亲计未疏。
将军休抵掌,隐忍待驱除。
……氛祲埋金阙,尘沙暝梓宫。
……古来尝胆事,泣血望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