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义必求至极,泯情先绝二三。
于陵不如蚯蚓,柳下未若鲁男。
充义必求至极,泯情先绝二三。
于陵不如蚯蚓,柳下未若鲁男。
这首诗以六言的形式,探讨了道德修养与情感控制的主题。首句“充义必求至极”,强调了追求道德完善的重要性,应当达到极致的标准。接着,“泯情先绝二三”则提出在道德追求中,应先消除或抑制情感的干扰,避免情感影响到道德判断和行为。
“于陵不如蚯蚓”,通过将人与蚯蚓进行对比,意在说明蚯蚓虽无智慧,但能坚守本分,不为外界所动,而人却往往因情感或私欲而偏离正道。“柳下未若鲁男”,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情感的关系,柳下惠虽然在道德上表现得很高尚,但并未达到鲁国男子那种纯粹、坚定的境界。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了道德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道德追求中如何处理情感的问题,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独到见解。
一亭飞出层霄,昔人似为登高办。
双眸千里,茫茫宇宙,滔滔江汉。
一片秋光,青山红树,断云斜雁。
想人生尘世,难逢开口,但酬节、何多叹。
细数年年今日,误清欢、半因羁宦。
迩来心事,无惭猿鹤,更齐鹏鴳。
华发新添,黄花任笑,乌纱频岸。
且一尊倾倒,不须醉后,把茱萸看。
轩昂仙侣,风度似吾侪。凡鸟辈,虽累百,总与台。
敢偕偕。
何处风丝客,昧平昔,恣豗突,形迹异,天壤隔,剧相排。
老眼浑如无见,云霄远,未便时乖。
笑蛛蝥肆螫,自丧亦多哉。我出尘埃。浩无涯。
有旁观者,同气类,公好恶,挺身来。
行不义,宜自毙,坐虺颓。任奸回。
万事如翻手,吾方此,外形骸。
来汝鹤,吾有语,汝无哀。
谁遣乘轩烜赫,令此辈、眼不能开。
付恩仇一笑,漫且啄莓苔。休面三槐。
风拂冰檐,镇犀动、翠帘珠箔。秘壶暖,宫黄破萼。
宝薰閒却。玻瓈瓮头,漉雪擘新橙,秀色浮杯杓。
双蛾小,骊珠一串,梁尘惊落。
俗事何时了,便可束置之高阁。
笑半纸功名,何物被人拘缚。
青春等閒背我,趁良时,莫惜追行乐。
玉山倒,从教唤起,红袖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