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杭越秀,携笠到江边。
宴坐苔生地,谈空花雨天。
道场随里舍,法性寄诗篇。
了悟无人相,何妨解又玄。
上人杭越秀,携笠到江边。
宴坐苔生地,谈空花雨天。
道场随里舍,法性寄诗篇。
了悟无人相,何妨解又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杭州越秀山的场景,途中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对话探讨佛法。诗中“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杭越秀”指杭州的越秀山,是佛教圣地。“携笠到江边”,生动展现了僧人行脚访道的情景。“宴坐苔生地”,描述了僧人在长满青苔的土地上静坐修行的场景。“谈空花雨天”,借自然现象比喻僧人谈论佛法的意境深远。“道场随里舍,法性寄诗篇”,表达了佛法无处不在,生活即是修行的理念。“了悟无人相,何妨解又玄”,最后两句点明了佛法的真谛在于超越自我,理解宇宙万物的真相,并非拘泥于形式。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僧人行迹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姚鼐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将禅宗的智慧寓于山水之间,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世人垂老心不灰,谁肯蚤赋归去来。
世人束带走炎午,谁肯脱冠挂神武。
钦君惠政被吴松,至今蔽芾歌村农。
钦君贤名动黼座,井田复古宣仁化。
酬勋三载擢曹郎,惧与胥吏同奔忙。
岂知大厦要梁栋,抽簪啸傲风月场。
风清月朗出泥滓,浮世升沈若流水。
局外閒观十五年,朝荣夕悴纷难纪。
惭余世路遭危颠,无钱难买归山田。
白首寒毡苦不放,海鸥空负前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