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之为仙,终古莫尽世。
颇笑区中人,沄沄逐川逝。
念将与之游,端恐吾道废。
如为千里行,数步辄一憩。
不如返吾乡,耕凿仍树艺。
及私具伏腊,输王应租税。
人惟颜徒睎,学匪桀犬吠。
桃源定何许,说自渊明制。
今日复何日,身乃中山诣。
嗟哉彼嬴秦,其虐甚幽厉。
不知丧无日,万欲从始岁。
商山被褐者,疢疾由德慧。
徐福尚海山,此地只楚界。
胡为略不闻,政坐耳目蔽。
神仙非吾学,可以置度外。
山高水深深,好事幽寻契。
仙人之为仙,终古莫尽世。
颇笑区中人,沄沄逐川逝。
念将与之游,端恐吾道废。
如为千里行,数步辄一憩。
不如返吾乡,耕凿仍树艺。
及私具伏腊,输王应租税。
人惟颜徒睎,学匪桀犬吠。
桃源定何许,说自渊明制。
今日复何日,身乃中山诣。
嗟哉彼嬴秦,其虐甚幽厉。
不知丧无日,万欲从始岁。
商山被褐者,疢疾由德慧。
徐福尚海山,此地只楚界。
胡为略不闻,政坐耳目蔽。
神仙非吾学,可以置度外。
山高水深深,好事幽寻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桃川山中用陈苏旧韵示周游》,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诗中以“仙人”为引子,描绘了世人忙于俗务,而仙人则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与其频繁奔波,不如回归田园,过简朴生活,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保持颜回般的高尚品德。
诗人引用陶渊明的“桃源”典故,表达了对理想化隐居生活的向往,但也感叹现实中秦朝暴政如同幽厉时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提到商山四皓因德慧而免于秦政之苦,以及徐福的求仙故事,暗示隐居并非逃避,而是对时局的无奈选择。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不会追求神仙之道,而是更愿意在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认同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潮来没古岸,雨过涨新泉。
移席花为幄,侵鞋草似绵。
壶觞馀种秫,风月不论钱。
更有沧浪曲,渔歌起夕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