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昔远游,老罢无复睹。
永怀避世士,往往寄农圃。
移家白云根,及此未春雨。
桃梅足新栽,把玩喜欲舞。
可无紫琅玕,叶作翠凤羽。
宠光松菊径,萧散烟霞聚。
雌雄比嶰谷,颜色盖南浦。
龙鞭虽未行,玉茁亦已吐。
咄嗟勿留情,万物乃吾府。
名山昔远游,老罢无复睹。
永怀避世士,往往寄农圃。
移家白云根,及此未春雨。
桃梅足新栽,把玩喜欲舞。
可无紫琅玕,叶作翠凤羽。
宠光松菊径,萧散烟霞聚。
雌雄比嶰谷,颜色盖南浦。
龙鞭虽未行,玉茁亦已吐。
咄嗟勿留情,万物乃吾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过程。诗中提到的“名山”、“避世士”、“桃梅”、“紫琅玕”、“松菊径”、“烟霞聚”等意象,都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超脱世俗的意味。
诗人回忆起往昔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如今选择隐居于农圃,远离尘嚣,过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诗中特别提到了“移家白云根”,即搬家到云雾缭绕的地方,象征着对清新脱俗生活的向往。
在新居中,诗人亲手栽种了桃树、梅树,并对它们充满了喜爱之情,仿佛它们是他的朋友一般。同时,他还特意种植了紫琅玕,这种植物以其翠绿的叶子和独特的形态,为他的园地增添了几分雅致。
诗中还提到了“松菊径”和“烟霞聚”,前者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后者则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龙鞭虽未行,玉茁亦已吐”作为结尾,既是对自然生长过程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成长的隐喻。他强调,虽然外界的行动可能受限,但内心的喜悦与成长却是无法阻挡的。整个诗篇洋溢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高洁的情操。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