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谷无炊烟,夕照返西峰。
草际隐茅舍,款户见一翁。
敛眸面尘壁,揖之前自通。
为言遭丧乱,少小儒且农。
公家税屡增,卖牛不足供。
失田兼鬻器,投老入蒿蓬。
短裋既无完,藜藿讵恒充。
老妻事辟纑,大儿行赁舂。
尝恐官吏役,追呼无所容。
上客倘归去,无令来者踪。
深谷无炊烟,夕照返西峰。
草际隐茅舍,款户见一翁。
敛眸面尘壁,揖之前自通。
为言遭丧乱,少小儒且农。
公家税屡增,卖牛不足供。
失田兼鬻器,投老入蒿蓬。
短裋既无完,藜藿讵恒充。
老妻事辟纑,大儿行赁舂。
尝恐官吏役,追呼无所容。
上客倘归去,无令来者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士的生活境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首句“深谷无炊烟”便营造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氛围,暗示了贫士所处环境的恶劣。接着,“夕照返西峰”以夕阳映照山峰的画面,增添了几分苍凉之感,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不易。
“草际隐茅舍,款户见一翁。”描绘了贫士简陋的居所,以及他独自面对生活的坚韧形象。接下来的几句“敛眸面尘壁,揖之前自通”,通过贫士的动作细节,进一步刻画了他的内敛与自守,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失尊严。
“为言遭丧乱,少小儒且农。”点明了贫士的身份背景,既有读书人的理想,又不得不从事农耕谋生,体现了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而“公家税屡增,卖牛不足供”则揭示了赋税重压下的生活压力,贫士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卖家产,处境愈发艰难。
“失田兼鬻器,投老入蒿蓬。”描述了贫士失去土地,连日常生活用品也难以维持,最终只能流落荒野,生活凄苦至极。最后,“短裋既无完,藜藿讵恒充。”更是直接描绘了贫士衣食不继的悲惨现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老妻事辟纑,大儿行赁舂。”通过家庭成员的分工,进一步展现贫士一家为求生存而努力挣扎的情景。而“尝恐官吏役,追呼无所容。”则表达了贫士对官府苛政的畏惧,生活随时可能因外界因素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上客倘归去,无令来者踪。”则是对未来的担忧,担心自己的不幸遭遇会成为后人警醒的教训。整首诗通过贫士的日常生活描绘,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